刑事有效辩护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2章 有效辩护制度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 ·有效辩护的内涵 | 第17-18页 |
| ·有效辩护制度的发展及逻辑 | 第18-19页 |
| ·有效辩护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8-19页 |
| ·有效辩护的内在逻辑 | 第19页 |
| ·有效辩护的核心内容——有效性 | 第19-20页 |
| ·有效辩护制度价值 | 第20-22页 |
| ·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 第20-21页 |
| ·有助于查明案件真相以实现诉讼公正 | 第21页 |
| ·有利于实现控辩平衡 | 第21页 |
| ·有效辩护制度体现国家司法诉讼文明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我国有效辩护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 ·我国当前刑事有效辩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30页 |
| ·我国律师有效辩护问题相关立法现状 | 第23-26页 |
| ·司法实践中律师有效辩护现状 | 第26-30页 |
| ·我国刑事辩护有效性不足之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 ·有效辩护制度相关立法保障不足 | 第30页 |
| ·当前司法体制的构建尚存不合理之处 | 第30-31页 |
| ·实务界法律工作者主观认识不足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关于刑事有效辩护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33-45页 |
| ·有关刑事有效辩护的国际标准 | 第33-35页 |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第33-35页 |
| ·《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 | 第35页 |
| ·世界主要法系国家有效辩护制度概况 | 第35-41页 |
| ·英美法系国家有效辩护制度 | 第35-38页 |
| ·大陆法系国家有效辩护制度 | 第38-41页 |
| ·世界主要法系国家与我国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41-44页 |
| ·会见权的原则与例外 | 第41-42页 |
| ·充分的庭前阅卷权 | 第42页 |
| ·较为明确的调查取证权 | 第42-43页 |
| ·讯问时的在场权 | 第43页 |
| ·广泛的执业豁免权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我国有效辩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45-50页 |
| ·我国诉讼构造的转型 | 第45-46页 |
| ·有效辩护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6-48页 |
| ·优化律师执业环境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