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锅炉SNCR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1-13页 |
| 第2章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脱硝工艺原理研究 | 第13-23页 |
| ·燃煤锅炉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3-14页 |
| ·燃料型NO_x的定义 | 第13-14页 |
| ·热力型NO_x的定义 | 第14页 |
| ·瞬时型NO_x的定义 | 第14页 |
| ·SNCR脱硝技术 | 第14-22页 |
| ·窗口温度 | 第15-17页 |
| ·烟气中氧含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添加剂的影响 | 第18-20页 |
| ·氨氮摩尔比的影响 | 第20-22页 |
| ·氨逃逸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上海石化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硝现状 | 第23-29页 |
| ·背景介绍 | 第23页 |
| ·NO_x排放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 ·低氮燃烧改造 | 第25-28页 |
| ·空气预热器的改造 | 第25页 |
| ·水冷壁屏与屏式过热器的改造 | 第25-27页 |
| ·炉膛风帽的改型 | 第27-28页 |
| ·炉膛低氮燃烧改造效果分析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上海石化CFB锅炉SNCR脱硝工艺的方案设计 | 第29-36页 |
| ·锅炉概况 | 第29-32页 |
| ·脱硝方案设计 | 第32-34页 |
| ·脱硝入口设计条件 | 第32页 |
| ·还原剂 | 第32页 |
| ·喷枪位置 | 第32-34页 |
| ·温度和氨氮比对NO排放浓度的影响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5章 上海石化CFB锅炉SNCR脱硝工艺的性能研究 | 第36-44页 |
| ·基本定义 | 第36-37页 |
| ·指标要素定义 | 第36-37页 |
| ·能力要求 | 第37页 |
| ·能力数值模拟 | 第37-39页 |
| ·湍流模型 | 第37-38页 |
| ·离散相模型 | 第38-39页 |
| ·化学反应模型 | 第39页 |
| ·CFD软件 | 第39页 |
| ·数值模拟建模 | 第39-40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第6章 上海石化CFB锅炉SNCR脱硝工艺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 第44-56页 |
| ·上海石化锅炉SNCR脱硝工艺方案的实施 | 第44页 |
| ·锅炉SNCR工艺系统组成 | 第44-45页 |
| ·锅炉SNCR工艺系统接口条件 | 第45-47页 |
| ·压缩空气 | 第45页 |
| ·除盐水参数 | 第45-46页 |
| ·还原剂参数 | 第46页 |
| ·电源电压 | 第46-47页 |
| ·锅炉SNCR 工艺的主要设备系统 | 第47-48页 |
| ·还原剂消耗与储存系统 | 第47页 |
| ·尿素溶液循环系统 | 第47页 |
| ·尿素溶液稀释计量系统 | 第47-48页 |
| ·尿素溶液喷射计量系统 | 第48页 |
| ·雾化空气系统 | 第48页 |
| ·冷一次风系统 | 第48页 |
| ·尿素制备区辅助系统 | 第48页 |
| ·工艺设备要求 | 第48-50页 |
| ·仪表控制设备要求 | 第50-51页 |
| ·电气设备要求 | 第51页 |
| ·使用能耗情况 | 第51-54页 |
| ·上海石化锅炉SNCR脱硝工艺投运效果评价 | 第54-5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