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节胺调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 | 第12-18页 |
·缩节胺调控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2-13页 |
·缩节胺化调对棉花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第13-15页 |
·缩节胺化调对蕾铃的影响 | 第15-16页 |
·缩节胺化调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影响 | 第16-17页 |
·缩节胺化调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概况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1-23页 |
·农艺性状 | 第21页 |
·叶片SPAD含量 | 第21-22页 |
·棉铃时空分布 | 第22页 |
·棉花干物质 | 第22页 |
·棉花的产量性状 | 第22页 |
·棉花的纤维品质性状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9页 |
·缩节胺调控方式对不同生育期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4-31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叶片数的影响 | 第25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果枝始节及果枝数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蕾数的影响 | 第26-27页 |
·调控方式对棉花开花的影响 | 第27页 |
·调控方式对棉花总叶片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各生育期茎粗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化调时期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果节数及果枝长的影响 | 第31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31-33页 |
·对不同时期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不同部位棉花叶片SPAD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铃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铃时间分布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不同部位果枝棉铃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节位果节棉铃分布 | 第35-36页 |
·调控方式对棉花干物质的影响 | 第36-44页 |
·调控方式对各生育期棉花干物质积累影响 | 第36-42页 |
·苗期干物质影响 | 第36-37页 |
·蕾期干物质积累 | 第37-39页 |
·花铃期干物质积累 | 第39-42页 |
·调控方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 第44-47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单株结铃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化学调控方式对棉花平均单铃重的影响 | 第45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衣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化学调控方式对籽棉产量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2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SPAD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果枝棉铃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调控方式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