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公共建筑非功能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研究课题的缘起第8-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6页
     ·非功能空间概念界定第12-15页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6-18页
     ·研究方法梳理第16-17页
     ·具体操作方法第17-18页
   ·论文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建筑空间人性化相关理论及相应设计策略第19-32页
   ·建筑环境行为/心理学第19-22页
     ·建筑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第19页
     ·建筑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交往空间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2-23页
   ·人体工程学第23-24页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第24-32页
     ·营造私密空间——边界效应第24-25页
     ·领域的创造第25页
     ·创造舒适空间——利用恒常错觉第25-26页
     ·优化心理感受——生态知觉的运用第26-27页
     ·营造趣味性、叙事性空间——认知距离的转移第27-28页
     ·多义性及偶发空间的创造——交往空间的创造第28页
     ·人性化路径营造——行为特性的考虑第28-29页
     ·行为空间创造——行为场景理论的应用第29-30页
     ·人性化关怀——人体工学的关注第30-32页
第3章 非功能空间人性化设计拓展分析与总结第32-68页
   ·建筑内部之层内非功能空间研究第32-44页
     ·层内非功能空间之入口部分——门厅人性化设计研究第32-37页
     ·层内非功能空间之通道的人性化设计研究第37-41页
     ·水平通道空间案例研究第41-44页
   ·建筑内部之层间非功能空间研究第44-49页
     ·垂直通道空间之楼梯、台阶人性化设计研究第44-46页
     ·垂直通道空间之坡道人性化设计研究第46-47页
     ·垂直通道空间案例研究第47-49页
   ·建筑内部之中庭空间设计研究第49-54页
     ·中庭空间的常见形式第50页
     ·中庭空间模式跟行为关系第50页
     ·中庭空间人性化营造第50-52页
     ·中庭空间案例研究第52-54页
   ·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研究第54-59页
     ·室内外过渡空间——灰空间的分类第54页
     ·“外向型灰空间”第54-56页
     ·“内向型灰空间”第56-58页
     ·室内外过渡空间——灰空间案例研究第58-59页
   ·建筑外部空间之屋顶空间设计研究第59-64页
     ·开放式屋顶第60-61页
     ·半开放式屋顶第61-62页
     ·私密式屋顶第62页
     ·建筑外部空间之屋顶空间案例研究第62-64页
   ·建筑外部空间之引导性、隐喻性空间设计研究第64-68页
     ·建筑外部引导性、隐喻性空间人性化设计第64-65页
     ·建筑外部引导性空间案例研究——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第65-68页
第4章 非功能空间组合及系统分析第68-78页
   ·中庭和通道空间的组合研究第68-71页
     ·中庭和垂直交通通道空间的组合第69页
     ·中庭和水平通道空间的组合第69-71页
   ·室内外过渡空间和门厅的组合研究第71-72页
   ·非功能空间系统设计研究第72-78页
     ·非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第72-73页
     ·非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案例——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第73-78页
结论第78-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工业遗产典型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首钢老工业区为例
下一篇: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商业空间整合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