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1.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财是否构成受贿罪 | 第6-7页 |
| 2.事先约定是否是离职受贿的必要条件 | 第7页 |
| (二)相关问题的梳理 | 第7-8页 |
| 二、受贿罪与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 第8-17页 |
| (一)受贿罪简述 | 第8-12页 |
| 1.受贿罪的本质 | 第9-10页 |
| 2.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 第10-12页 |
| (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相关概念 | 第12-17页 |
| 1.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 第12-14页 |
| 2.职后受贿与事后受贿 | 第14-17页 |
| 三、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 | 第17-27页 |
| (一)离职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 | 第17-19页 |
| 1.主体符合性 | 第17-18页 |
| 2.主观方面符合性 | 第18-19页 |
| 3.客体符合性 | 第19页 |
| 4.客观方面符合性 | 第19页 |
| (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类型 | 第19-27页 |
| 1.有事先约定的离职后受财行为 | 第20-24页 |
| 2.无事先约定的离职后受财行为 | 第24-25页 |
| 3.职后斡旋受财行为 | 第25-26页 |
| 4.离职谋利,离职受财 | 第26-27页 |
| 四、离职受贿是否需要“事先约定” | 第27-32页 |
| (一)“事先约定”是否是构成离职受贿的必要条件 | 第27-28页 |
| (二)“事先约定”的认定 | 第28-29页 |
| 1.“事先约定”的含义 | 第28-29页 |
| 2.推定为“事先约定”的情形 | 第29页 |
| (三)无事先约定的职后酬谢型受财行为的受贿罪符合性分析 | 第29-32页 |
| 1.职后酬谢型受财行为的争议 | 第29-30页 |
| 2.职后酬谢型受财行为受贿性质的证成 | 第30-32页 |
| 五、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