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縮略语表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中西医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及从毒瘀论治的理论依据 | 第15-21页 |
一 中医药对冠心病和血管再狭窄的认识和防治现状 | 第15-16页 |
二 毒瘀致病与冠心病的关系 | 第16-17页 |
三 炎症反应与冠心病和血管再狭窄的关系 | 第17-18页 |
四 炎症反应与毒瘀致病的关系 | 第18页 |
五 从毒瘀互结理论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解毒活血方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 第21-33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1-23页 |
·病例来源 | 第21-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治疗方法 | 第23-25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25-28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1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8页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28-29页 |
·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第29页 |
·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胞核内NF-κ B表达活性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两组血浆IL-1β的比较 | 第30页 |
·两组血浆TNF-α的比较 | 第30页 |
·术后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的比较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解毒活血方对大鼠血管内膜增殖和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 第33-6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5页 |
·药物 | 第35-36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6页 |
·动物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给药及实验方法 | 第37页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37-45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5页 |
3 结果 | 第45-55页 |
·血管内膜的形态学分析及血管形态计量指标的比较 | 第45-49页 |
·血浆炎症因子检测 | 第49-51页 |
·血管局部炎症因子含量的比较 | 第51-53页 |
·各组血管组织VSMC增殖活性的比较 | 第53-54页 |
·各组血管组织TLR4、NF-κ B p65、IκBα蛋白表达的比较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64页 |
·CHD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 第55-56页 |
·炎症参与血管内再狭窄形成的作用机制 | 第56-57页 |
·中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7-58页 |
·从炎症角度研究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科学意义 | 第58-60页 |
·解毒活血方对血管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 第60页 |
·炎症反应在血管再狭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解毒活血方的作用 | 第60-61页 |
·炎症反应与血管内皮损伤后VSMC增殖的关系及解毒活血方抗VSMC增殖的作用 | 第61-63页 |
·解毒活血方对血管损伤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文献综述 | 第73-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