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 | 第8页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1、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2、 论文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8-10页 |
一、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与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一)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10-12页 |
(二)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二、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主体 | 第14-18页 |
(一)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主体范围界定不明 | 第14-15页 |
(二)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主体范围界定 | 第15-17页 |
1、 “消费者”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 “加工联合生产者”惩罚性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16-17页 |
3、 “销售者”惩罚性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17页 |
(三)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权利主体应扩大 | 第17-18页 |
三、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 | 第18-22页 |
(一)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规定不清 | 第18-20页 |
(二)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 | 第20-21页 |
(三) 过失应当纳入惩罚性赔偿主观构成要件 | 第21-22页 |
四、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违法行为 | 第22-29页 |
(一) 违法行为适用法律依据混乱 | 第22-24页 |
(二) 违法行为的判断标准 | 第24-28页 |
1、 生产者违法行为判断标准---以预包装食品为例 | 第24-27页 |
2、 销售者的违法行为 | 第27页 |
3、 因果关系 | 第27-28页 |
(三) 食品欺诈交易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 | 第28-29页 |
五、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的范围 | 第29-31页 |
(一)《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二) 惩罚性赔偿金计算原则与基数 | 第29-30页 |
(三) 确定惩罚性赔偿金的参考因素 | 第30-31页 |
六、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对接 | 第31-33页 |
(一) 《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协调 | 第31-32页 |
(二) 《食品安全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协调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