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 ·TSPR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TSPR概念和组成 | 第15页 |
| ·TSPR工作特点 | 第15-16页 |
| ·TSPR关键技术 | 第16页 |
| ·TSPR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 ·实验技术与验证 | 第19-24页 |
| ·涡轮增压系统研究 | 第24-25页 |
| ·发动机工作特性及性能预示 | 第25-27页 |
| ·发动机应用研究 | 第27-29页 |
| ·驱涡固体推进剂 | 第29-30页 |
| ·燃烧组织技术 | 第30-35页 |
| ·TSPR燃烧组织技术难点 | 第3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 第2章 TSPR方案设计 | 第38-64页 |
| ·TSPR性能预示模型 | 第38-49页 |
| ·TSPR性能预示模型介绍 | 第38-41页 |
| ·引入凝相相变修正的热力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涡轮增压系统性能计算模型 | 第42-49页 |
| ·TSPR固体推进剂选择 | 第49-52页 |
| ·TSPR对固体推进剂的要求 | 第49-50页 |
| ·驱涡固体推进剂选择 | 第50-51页 |
| ·补燃固体推进剂选择 | 第51-52页 |
| ·TSPR设计 | 第52-63页 |
| ·发动机参数设计 | 第52-53页 |
| ·涡轮增压系统设计 | 第53-58页 |
| ·燃气发生器设计 | 第58-59页 |
| ·补燃室设计 | 第59-61页 |
| ·进排气系统设计 | 第61-62页 |
| ·发动机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3章 TSPR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 第64-84页 |
| ·TSPR掺混燃烧实验系统 | 第64-69页 |
| ·来流模拟系统 | 第64-66页 |
| ·实验发动机 | 第66-68页 |
| ·测控系统 | 第68-69页 |
| ·燃气发生器点火系统 | 第69页 |
| ·固体推进剂一次燃烧特性实验 | 第69-74页 |
| ·驱涡燃气发生器实验 | 第70-73页 |
| ·补燃燃气发生器实验 | 第73-74页 |
| ·TSPR掺混燃烧实验 | 第74-82页 |
| ·常温来流空气条件实验 | 第74-80页 |
| ·高温来流空气条件实验 | 第80-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第4章 TSPR掺混燃烧增强技术研究 | 第84-112页 |
| ·TSPR燃烧流场数值方法 | 第84-93页 |
| ·基本假设 | 第84-85页 |
| ·控制方程及计算方法 | 第85页 |
| ·湍流模型 | 第85-87页 |
| ·燃烧模型 | 第87-89页 |
| ·动静交界面模型 | 第89-90页 |
| ·网格生成、边界和参数设置 | 第90-92页 |
|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92-93页 |
| ·补燃室头部进气方式研究 | 第93-99页 |
| ·掺混增强方案分析 | 第93-95页 |
| ·旋流方案计算分析 | 第95-97页 |
| ·增压空气斜向射流方案计算分析 | 第97-99页 |
| ·压气机扩压器方案研究 | 第99-104页 |
| ·压气机扩压器方案分析 | 第99-100页 |
| ·压气机扩压器结构设计 | 第100-104页 |
| ·补燃燃气进气方案研究 | 第104-110页 |
| ·补燃燃气进气方案分析 | 第104-105页 |
| ·补燃燃气流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 ·补燃燃气射流位置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补燃燃气射流速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 ·TSPR掺混燃烧增强技术适应性验证 | 第110-111页 |
| ·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5章 TSPR燃烧组织技术实验验证 | 第112-122页 |
| ·TSPR原理发动机 | 第112-114页 |
| ·单级离心压气机 | 第112页 |
| ·单级冲击式涡轮 | 第112-113页 |
| ·补燃室设计 | 第113-114页 |
| ·发动机总体布局 | 第114页 |
| ·推力测量系统设计 | 第114-116页 |
| ·驱涡燃气无旋的燃烧实验 | 第116-117页 |
| ·TSPR原理发动机实验 | 第117-121页 |
| ·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6章 总结和建议 | 第122-124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22-123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3页 |
|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 致谢 | 第132-13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