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2页
   ·研究现状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创新之处第11-12页
2 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原理第12-18页
   ·物权变动模式的概念第12页
   ·大陆法系国家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类型第12-18页
     ·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12-14页
     ·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第14-18页
3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溯源第18-24页
   ·我国固有法的做法第18-19页
   ·《大清民律草案》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第19-20页
   ·民律第二草案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第20-21页
   ·大陆法系国家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第21-24页
     ·法国、日本民法的选择第21-22页
     ·德国民法的选择第22-24页
4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第24-28页
   ·《中华民国民法》的立法经过第24页
   ·《中华民国民法》与民律第一、第二草案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第24-25页
   ·《中华民国民法》选择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原因第25-28页
5 《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的评价与启示第28-39页
   ·对《中华民国民法》物权变动模式的评价第28-29页
   ·超前立法的出路第29-30页
   ·对登记目的认识的错位第30-32页
   ·重视预备登记制度的功能第32-39页
     ·预备登记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32-34页
     ·完善我国现行预告登记制度第34-36页
     ·完善我国现行异议登记制度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
下一篇: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