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浅析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言第10-23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12页
 (二) 基本概念第12-14页
 (三) 研究现状第14-21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9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1页
 (四)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 原著解读法第21-22页
  2、 学术梳理法第22页
  3、 历史研究法第22-23页
一、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第23-42页
 (一) 形成原因第23-35页
  1、 客观条件第23-31页
  2、 主观因素第31-33页
  3、 直接导因第33-35页
 (二) 发展历程第35-42页
  1、 探索时期(1912 年至 1918 年)第35-38页
  2、 确立时期(1918 年至 1920 年)第38-40页
  3、 发展时期(1920 年至 1927 年)第40-42页
二、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第42-66页
 (一) 李大钊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阐述第42-54页
  1、 资本主义经济论第42-45页
  2、 社会组织进化论第45-50页
  3、 社会主义运动论第50-54页
 (二) 李大钊对“怎样看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第54-60页
  1、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第55-58页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58-60页
 (三) 李大钊对“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探索第60-66页
  1、 无产阶级革命第60-62页
  2、 民主联合战线第62-64页
  3、 农民同盟军思想第64-66页
三、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当代价值第66-79页
 (一) 历史地位第66-72页
  1、 指明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第66-68页
  2、 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的精英骨干第68-70页
  3、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好基础第70-72页
 (二) 现实启示第72-79页
  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第72-74页
  2、 以科学的态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74-76页
  3、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后记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走向“相称”的联盟--沂蒙根据地党的群众工作研究(1937-1949)
下一篇:民生建设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