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趣园和霁清轩植物景观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 ·自然山水园 | 第13页 |
| ·谐趣园和霁清轩 | 第13-14页 |
| ·植物景观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拟解决的重要问题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谐趣园和霁清轩造园史 | 第22-29页 |
| ·历史发展过程 | 第22-26页 |
| ·建园缘由 | 第22-23页 |
| ·历史发展节点划分 | 第23-24页 |
| ·研究节点择取 | 第24-26页 |
| ·造园艺术演变 | 第26-28页 |
| ·选址建园 | 第26-27页 |
| ·曲折发展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谐趣园和霁清轩植物景观风貌演变 | 第29-38页 |
| ·不同时期植物景观风貌分析 | 第29-35页 |
| ·建园-乾隆时期 | 第29-31页 |
| ·改造-嘉庆时期 | 第31-32页 |
| ·重建-光绪时期及现状 | 第32-35页 |
| ·植物景观演变初步评价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谐趣园和霁清轩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 第38-60页 |
| ·植物景观空间特点 | 第38-41页 |
| ·中国传统空间观念和艺术的影响 | 第41-49页 |
| ·生态观念 | 第41-43页 |
| ·山水画论 | 第43-45页 |
| ·意境营造 | 第45-49页 |
| ·植物与山水地形配合组织特色景观空间 | 第49-55页 |
| ·发生在游走性过程中的借景 | 第49-53页 |
| ·独特的堤岸环湖柳景观 | 第53-54页 |
| ·续山屏障扩展空间 | 第54-55页 |
| ·植物与建筑空间关系 | 第55-58页 |
| ·拉伸建筑空间 | 第55-56页 |
| ·串联空间序列 | 第56-58页 |
| ·植物景观保护建议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讨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