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钢丝绳安全状态诊断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钢丝绳安全状态诊断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 ·国内钢丝绳安全状态诊断研究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 ·国内外钢丝绳安全状态诊断研究的现状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钢丝绳损伤类型、微观状态及磁特性参数之间的理论关系 | 第18-24页 |
| ·钢丝绳的结构与分类 | 第18-20页 |
| ·钢丝绳的结构 | 第18-19页 |
| ·钢丝绳的分类 | 第19-20页 |
| ·钢丝绳的损伤类型及其对微观状态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磨损 | 第20页 |
| ·腐蚀 | 第20页 |
| ·疲劳 | 第20-21页 |
| ·表面损伤 | 第21页 |
| ·钢丝绳的微观状态对其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1-23页 |
| ·应力对钢丝绳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显微结构对钢丝绳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2页 |
| ·金相组织对钢丝绳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张力和剩余强度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24-36页 |
| ·磁学基础 | 第24-28页 |
| ·材料内部的磁学基本性质 | 第24-27页 |
| ·材料磁学特性的外部表征 | 第27-28页 |
| ·拉力和外磁场作用下的能量转换关系 | 第28-31页 |
| ·拉力作用下的能量转换 | 第28-29页 |
| ·外磁场作用下的能量转换 | 第29-31页 |
| ·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装置的设计制作 | 第31-35页 |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 ·检测装置的设计制作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钢丝绳张力与磁通量之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6-52页 |
|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弹性变形阶段 | 第36-37页 |
| ·塑性变形阶段 | 第37-38页 |
| ·试验研究 | 第38-50页 |
| ·试件的制备 | 第38-40页 |
| ·试验装置 | 第40-42页 |
| ·试验过程 | 第42-4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 ·与股波张力检测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钢丝绳剩余强度与磁通量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52-60页 |
| ·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 ·试验研究 | 第54-59页 |
| ·试验流程 | 第54-57页 |
|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钢丝绳张力和剩余强度虚拟检测仪器开发 | 第60-66页 |
| ·虚拟仪器概述 | 第60-61页 |
| ·虚拟检测仪器前面板设计 | 第61-63页 |
| ·虚拟检测仪器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