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旱相关生理和农艺性状关联作图
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作物的抗旱性机制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作物的抗旱性 | 第10页 |
·作物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 | 第10-11页 |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 | 第11-12页 |
·作物生理性状与抗旱性 | 第11-12页 |
·作物的形态结构与抗旱性 | 第12页 |
·作物产量性状与抗旱性 | 第12页 |
3 分子标记与关联分析 | 第12-18页 |
·分子标记 | 第12-13页 |
·关联分析 | 第13-18页 |
·关联分析的基础 | 第13-14页 |
·关联分析的优势 | 第14页 |
·关联分析的策略 | 第14-15页 |
·关联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15-17页 |
·关联分析在小麦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麦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 第19-27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小麦基因组 DNA 提取及 SSR 分析 | 第21-23页 |
·小麦叶片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21页 |
·SSR 引物 | 第21页 |
·PCR 扩增体系 | 第21-22页 |
·扩增产物的电泳分析 | 第22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3-24页 |
·品种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3.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小麦自然群体生理性状关联遗传分析 | 第27-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试验材料和处理 | 第27-28页 |
·性状的测定 | 第28页 |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的测定 | 第28页 |
·小麦冠气温差(CTD)的测定 | 第28页 |
·表型值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29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表型分析 | 第30-31页 |
·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小麦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小麦自然群体农艺性状关联遗传分析 | 第36-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性状测定 | 第36-3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页 |
·性状遗传力估算 | 第37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分析 | 第37-38页 |
·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抽穗期关联分析 | 第39-41页 |
·开花期关联分析 | 第41页 |
·株高关联分析 | 第41-42页 |
·叶长关联分析 | 第42-43页 |
·叶宽关联分析 | 第43-44页 |
·千粒重关联分析 | 第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