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资源群体的概述 | 第10-12页 |
·资源群体的构建 | 第10-11页 |
·鸡资源群体构建的意义 | 第11-12页 |
·数量遗传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概念 | 第12页 |
·QTL 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数量遗传在动物育种中作用 | 第13-14页 |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与鸡蛋用性状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6页 |
·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试验动物 | 第18页 |
·资源群体的构建 | 第18-19页 |
·鸡群的输精及种蛋的收集与孵化 | 第19页 |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第19页 |
·试验所用仪器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体重的测定 | 第20页 |
·蛋品质测定 | 第20页 |
·蛋品质的测定时间 | 第20页 |
·产蛋性状的统计 | 第20-21页 |
·统计与分析 | 第21-25页 |
·遗传模型 | 第21页 |
·最适遗传模型的选择 | 第21-23页 |
·遗传参数的估计 | 第23-25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5页 |
·蛋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分析 | 第26-30页 |
·不同周龄蛋品质的测定结果 | 第26-28页 |
·不同周龄蛋品质的变化规律 | 第28-30页 |
·40 周龄产蛋数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30-32页 |
·40 周龄产蛋数的次数分布 | 第30-31页 |
·40w 产蛋数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第31页 |
·遗传参数的估计 | 第31-32页 |
·开产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第32-36页 |
·开产日龄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第32-34页 |
·开产体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34-36页 |
·40w 蛋品质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第36-55页 |
·40w 蛋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 第36-37页 |
·40w 蛋壳颜色 L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37-39页 |
·40w 蛋壳颜色 a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39-41页 |
·40w 蛋壳颜色 b 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40w 蛋白高度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43-44页 |
·40w 蛋黄颜色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44-46页 |
·40w 蛋黄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46-48页 |
·40w 蛋壳重的主基因+多基因缓和遗传模型分析 | 第48-49页 |
·40w 蛋壳强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49-51页 |
·40w 哈氏单位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51-53页 |
·40w 蛋形指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9页 |
·蛋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40w 产蛋数 | 第56页 |
·开产性状 | 第56-57页 |
·40w 蛋品质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1页 |
·蛋品质时序变化规律 | 第59页 |
·40w 产蛋数 | 第59页 |
·开产性状 | 第59页 |
·40w 蛋品质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