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氮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湖泊水体中氮污染研究第15-19页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污染第15-17页
     ·湖泊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转化与循环第17-18页
     ·湖泊水体中氮的危害性第18-19页
   ·沉积物中氮形态研究进展第19-21页
     ·湖泊沉积物概况第19-20页
     ·氮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转化与循环第20-21页
   ·沉积物氮释放概述及其影响因素第21-23页
     ·生物作用第22-23页
     ·溶解氧的影响第23页
     ·温度的影响第23页
     ·水体的扰动第23页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3-27页
     ·本文研究目的第23-24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4-25页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样品采集分析方法第27-3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7-29页
     ·邯郸市南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第27-28页
     ·南湖的实地调查及污染状况第28-29页
   ·采样点的布设和样品采集第29-30页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第29页
     ·采样点的布设第29页
     ·样品采集第29-30页
   ·分析指标及方法第30-33页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第30页
     ·沉积物指标分析方法第30-31页
     ·主要试验药品及仪器第31-33页
第3章 南湖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第33-45页
   ·水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第33页
   ·南湖水体中各理化因子分析第33-37页
     ·水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第33-34页
     ·水体中溶解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第34-35页
     ·水体中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第35-36页
     ·水体中浊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第36-37页
   ·南湖水质评价方法及结果第37-39页
     ·评价方法第37页
     ·单因子评价法第37-38页
     ·综合污染指数法第38页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第38-39页
   ·评价结果第39-42页
     ·单因子评价指数法评价结果第39-40页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第40-41页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4章 南湖水体氮污染状况第45-51页
   ·南湖水体中各形态氮的分布第45-49页
     ·南湖水体中总氮和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5-48页
     ·南湖水体中各形态氮的时间分布特征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南湖沉积物氮污染状况第51-63页
   ·南湖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分布第51-57页
     ·南湖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1-56页
     ·南湖沉积物中各形态氮随时间分布特征第56-57页
   ·南湖沉积物中和上覆水中各形态氮的相互关系第57-58页
   ·南湖沉积物中和上覆水中各形态氮比较分析第58-59页
   ·南湖沉积物中氮磷比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6章 南湖沉积物氮的释放分析第63-71页
   ·试验设计第63页
     ·试验所用材料第63页
     ·试验方法第63页
   ·温度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第63-66页
     ·试验过程第63-64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沉积物中 TN 释放的影响第64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沉积物中 NH_4~+-N 释放的影响第64-65页
     ·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沉积物中 NO_3~--N 释放的影响第65-66页
   ·pH 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第66-67页
     ·试验过程第6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6-67页
   ·DO 浓度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第67-69页
     ·试验过程第67页
     ·不同 DO 浓度条件下对沉积物中 TN 释放的影响第67-68页
     ·不同 DO 浓度条件下对沉积物中 NH_4~--N、NO_3~--N 释放的影响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5页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71-72页
   ·前景展望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作者简介第81-82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82页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雾霾污染评价及应对措施研究
下一篇:改良型A~2/O处理低C/N城市污水工艺调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