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论文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一、 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综述 | 第18-23页 |
(一) 农村金融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1. 农业融资理论 | 第18-19页 |
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9页 |
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三) 农村金融结构变化理论 | 第21-22页 |
(四) 社区银行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1. 银行多重规模经济区间理论 | 第22页 |
2. 信贷约束与信贷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页 |
3. 金融共生理论 | 第22-23页 |
二、 农村社区银行概述 | 第23-26页 |
(一) 农发行发起的农村社区银行定义 | 第23-24页 |
(二) 农发行发起的农村社区银行特征 | 第24-26页 |
1. 服务区域集中 | 第24页 |
2. 经营目标明确 | 第24-25页 |
3. 运行方式灵活 | 第25-26页 |
三、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问题的表述 | 第26-31页 |
(一) 宏观层面--现行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26-27页 |
1. 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 第26页 |
2.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 第26-27页 |
3. 农村民间金融行为不规范 | 第27页 |
4. 农村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 | 第27页 |
(二) 微观层面—现存载体村镇银行的功能评价 | 第27-31页 |
1. 发起人制度存在缺陷 | 第28页 |
2. 目标市场偏离 | 第28-29页 |
3. 信贷规模受较差的信用环境制约 | 第29页 |
4. 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 第29页 |
5. 村镇银行金融监管问题重重 | 第29-31页 |
四、 农发行组建农村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31-38页 |
(一) 农发行组建农村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1. 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需社会合力 | 第31-32页 |
2. 农村社区银行体系需整体规划 | 第32-33页 |
3. 农发行需向开发性政策性转型 | 第33-34页 |
(二) 农发行组建农村社区银行的可行性 | 第34-38页 |
1. 法律框架的支持 | 第34-35页 |
2. 银行业发展的集团化趋势 | 第35-36页 |
3. 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提供发展空间 | 第36-38页 |
五、 农发行组建农村社区银行的战略构想 | 第38-47页 |
(一) 农村社区银行核心制度安排的设想 | 第38-41页 |
1. “关系型借贷”理论 | 第38页 |
2. 关系型借贷的实施前提 | 第38-39页 |
3. 农村社区银行实施“关系型借贷”制度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4. 我国农村社区银行实施关系型借贷制度的制约因素 | 第40-41页 |
(二) 农村社区银行运行机制的设想 | 第41-42页 |
1. 明晰的产权制度、完善的管理体制 | 第41-42页 |
2. 充足的资金来源、稳健的资金运作方式 | 第42页 |
3.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良好的人才资源环境 | 第42页 |
(三) 农村社区银行市场定位的设想 | 第42-47页 |
1. 农村社区银行市场定位策略的国际经验 | 第42-44页 |
2. 农村社区银行的 CAP 模型定位策略 | 第44-47页 |
六、 中国农村社区银行的外部环境建设 | 第47-55页 |
(一)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银行的外部监管框架 | 第47-49页 |
1. 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监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7-48页 |
2. 建立宽松、灵活的审慎监管体系 | 第48-49页 |
(二) 推动农村社区银行与农村信贷保险的互动机制 | 第49-51页 |
1. 农村社区银行与农村信贷保险互动机制 | 第49-50页 |
2. 农村社区银行与农村信贷保险互动的内在机理 | 第50-51页 |
(三) 建立银行业破产退出机制 | 第51-55页 |
1. 银行业破产退出机制推出的必要性 | 第52页 |
2. 阻碍我国银行业破产退出机制建立的主要因素 | 第52-53页 |
3. 银行业破产退出机制对农村社区银行建立的积极意义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