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灾情预测及其减灾防灾系统的设计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具体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主要贡献 | 第13页 |
·主要不足 | 第13-14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抗台减灾综合能力评价 | 第15-29页 |
·引言 | 第15页 |
·研究区背景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5-1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6-18页 |
·抗台减灾能力的研究方法简述 | 第18-20页 |
·因子分析法模型简述 | 第18-19页 |
·因子分析步骤 | 第19页 |
·熵权法模型简述 | 第19-20页 |
·抗台减灾能力的评价分析过程 | 第20-27页 |
·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20-21页 |
·抗台减灾能力影响因子的提取 | 第21-24页 |
·获得因子得分系数 | 第24-25页 |
·抗台减灾综合能力评价 | 第25-26页 |
·熵权法比较研究和结果验证分析 | 第26-27页 |
·发展抗台减灾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灾损指数与致灾力、暴露度、御灾力关系研究 | 第29-42页 |
·台风灾害损失指数 | 第29-30页 |
·灾害损失研究意义 | 第29页 |
·台风灾害损失指数评价 | 第29-30页 |
·致灾能力、暴露度、御灾力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数 | 第30-32页 |
·致灾能力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数 | 第30-31页 |
·受灾体暴露度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数 | 第31-32页 |
·承灾体御灾力和台风灾害损失指数 | 第32页 |
·综合关系分析 | 第32-35页 |
·分析方法简介 | 第32-33页 |
·分析模型概述 | 第33-34页 |
·综合关系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致灾能力、暴露度、御灾力综合影响分析 | 第35-41页 |
·直接经济损失综合分析 | 第35-37页 |
·因灾死亡人口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淹没农田综合分析 | 第38-39页 |
·倒塌房屋综合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台风灾害损失预测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页 |
·预测方法简介 | 第42-46页 |
·BP神经网络概述 | 第42-44页 |
·粒子群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PSO-BP算法的建立与介绍 | 第45-46页 |
·台风灾害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预测因子的确定 | 第46-47页 |
·预测的基本模型 | 第47-48页 |
·模型训练测试过程 | 第48-54页 |
·模型的训练 | 第48-53页 |
·模型的测试与对比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基于WebGIS的台风减灾防灾系统的设计 | 第55-67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系统分析 | 第56-61页 |
·需求分析 | 第56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56-57页 |
·功能分析 | 第57-58页 |
·逻辑模型描述 | 第58-61页 |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61-63页 |
·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 | 第62页 |
·总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62-63页 |
·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 第63页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63-66页 |
·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内容 | 第63页 |
·输出设计 | 第63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63-65页 |
·处理过程设计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授权的软件著作权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