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方法综述 | 第12-17页 |
·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 | 第12-13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 第13-15页 |
·交直流混联电流系统暂态稳定 | 第15-17页 |
·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17-21页 |
·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 | 第17-19页 |
·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参数整定 | 第19-2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双向迭代潮流算法 | 第23-41页 |
·直流输电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 | 第23-27页 |
·直流输电系统的基准值选取 | 第24-25页 |
·换流器准稳态模型的数学方程 | 第25-26页 |
·直流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 | 第26-27页 |
·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网络的功率接口方程 | 第27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双向迭代潮流算法 | 第27-31页 |
·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的修正方程 | 第27-29页 |
·换流变压器母线电压电流约束方程 | 第29-30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双向迭代潮流计算 | 第30-31页 |
·直流输电系统各参数的初值设定 | 第31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分区潮流算法 | 第31-36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网络分割 | 第31-32页 |
·交流子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联络线子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分区潮流计算 | 第35-36页 |
·算例分析 | 第36-40页 |
·华中华东电网潮流计算 | 第36-37页 |
·南方电网分区潮流计算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大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实用化连续潮流算法 | 第41-61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连续潮流计算模型 | 第41-45页 |
·负荷型含参连续潮流模型 | 第42-43页 |
·连续潮流参数化方法 | 第43-44页 |
·负荷增长方式与发电机有功分配 | 第44-45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连续潮流非线性约束 | 第45-51页 |
·考虑系统约束条件的PV曲线轨迹变化 | 第45-47页 |
·发电机无功出力约束及其节点类型转变策略 | 第47-48页 |
·直流系统变量约束及其控制方式转变策略 | 第48-51页 |
·基于双向迭代的预测-校正连续潮流法 | 第51-53页 |
·基于双向迭代的预测计算 | 第51-53页 |
·基于双向迭代的校正计算 | 第53页 |
·算例分析 | 第53-59页 |
·广东电网增负荷增发电模式 | 第54-57页 |
·广东电网增负荷区外增发电模式 | 第57-58页 |
·南方电网全网增负荷增发电模式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算法研究 | 第61-81页 |
·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 | 第61-66页 |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62-63页 |
·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特性 | 第63-64页 |
·直流输电系统的实用特性 | 第64-66页 |
·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响应模型 | 第66-71页 |
·换流器比例积分调节器模型 | 第67-68页 |
·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调制 | 第68-69页 |
·直流输电系统低压限流控制功能 | 第69-70页 |
·闭锁与重启动 | 第70-71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计算 | 第71-75页 |
·交直流混联系统各元件的双向迭代模型 | 第71-73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双向迭代仿真计算 | 第73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双向迭代仿真流程 | 第73-75页 |
·算例分析 | 第75-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基于轨迹灵敏度方法的直流系统调节器参数优化 | 第81-97页 |
·轨迹灵敏度方法 | 第81-84页 |
·电力系统轨迹灵敏度 | 第82-83页 |
·电力系统结构参数的轨迹灵敏度模型 | 第83-84页 |
·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各元件的轨迹灵敏度方程 | 第84-89页 |
·交流系统各动态元件的轨迹方程 | 第84-87页 |
·直流系统各动态元件的轨迹方程 | 第87-88页 |
·输电网络和换流器模型的轨迹灵敏度方程 | 第88-89页 |
·直流系统调节器轨迹灵敏度参数优化 | 第89-93页 |
·轨迹灵敏度计算方法 | 第89页 |
·目标函数与梯度向量 | 第89-90页 |
·共轭梯度算法原理 | 第90-92页 |
·轨迹灵敏度参数优化方法 | 第92-93页 |
·算例分析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