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逻辑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1 导论 | 第15-29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6-20页 |
·选题意义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21-24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辨析 | 第21-22页 |
·政府作用与财政逻辑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5-27页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7-2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7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7-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43页 |
·财政补贴与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 第29-33页 |
·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政府保护 | 第29-31页 |
·公共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1-33页 |
·财政分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第33-38页 |
·中国经济增长研究成果的借鉴 | 第34-35页 |
·财政分权与新兴产业专项政策 | 第35-38页 |
·政府作用与新兴产业发展 | 第38-43页 |
·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 第39-40页 |
·产业升级与政府作用 | 第40-43页 |
3 财政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激励 | 第43-68页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3-52页 |
·技术研发能力与企业规模 | 第45-48页 |
·技术创新能力与产权结构 | 第48-49页 |
·技术创新能力与财政补贴 | 第49-52页 |
·研发性沉没成本的确定与研发模型分析 | 第52-57页 |
·持续性补贴与企业创新 | 第53-55页 |
·临时性补贴与企业创新 | 第55-56页 |
·财政补贴对不同研发性沉没成本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56-57页 |
·研究设计 | 第57-60页 |
·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58-59页 |
·计量模型及方法 | 第59-60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4 财政分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证影响 | 第68-86页 |
·财政分权与自上而下的政府作用 | 第68-72页 |
·财政分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70-71页 |
·晋升激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71-72页 |
·政府作用的行动逻辑 | 第72-77页 |
·财政分权的制度影响 | 第73-75页 |
·财政分权影响政府作用的表现 | 第75-77页 |
·财政分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际发展差异 | 第77-84页 |
·模型设计 | 第77-78页 |
·数据说明与方程设定 | 第78-79页 |
·模型的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79-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财政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传导路径 | 第86-111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财政政策效果 | 第86-99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逐渐形成 | 第87-96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 | 第96-99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禀赋理论 | 第99-101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增长甄别”原则 | 第99-100页 |
·新结构经济学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 第100-101页 |
·财政政策的乘数分解与传导路径 | 第101-109页 |
·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 第101-102页 |
·财政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导路径 | 第102-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6 研究结论 | 第111-122页 |
·主要观点 | 第111-115页 |
·发挥财政补贴的激励作用 | 第112-113页 |
·杜绝财政政策的滥用 | 第113-114页 |
·重视财政政策的传导效应 | 第114-115页 |
·政策启示 | 第115-1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19-12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
附录 | 第123-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61页 |
后记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