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有关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研究 | 第12-13页 |
·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有关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第15-16页 |
·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16-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3-28页 |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低碳经济的内涵 | 第23页 |
·低碳城市的内涵 | 第23页 |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23-24页 |
·碳排放量的计量方法 | 第24-25页 |
·脱钩理论 | 第25-27页 |
·基于脱钩理论的低碳城市发展情景设定 | 第27-28页 |
·惯性情景 | 第27页 |
·相对脱钩情景 | 第27页 |
·绝对脱钩情景 | 第27-28页 |
3 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量测算 | 第28-77页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回顾及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 第28-32页 |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第28页 |
·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 | 第28-30页 |
·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 第30-32页 |
·中国典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 第32-70页 |
·样本选取 | 第32-33页 |
·北京市碳排放现状——成熟发达城市 | 第33-38页 |
·上海市碳排放现状——经济中心 | 第38-42页 |
·广州市碳排放现状——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 | 第42-47页 |
·天津市碳排放现状——传统老工业城市 | 第47-52页 |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西部重工业城市 | 第52-57页 |
·青岛市碳排放现状——能源输入型沿海城市 | 第57-62页 |
·宁波市碳排放现状——华东地区能源加工基地 | 第62-66页 |
·保定市碳排放现状——转型过程中的传统农业城市 | 第66-70页 |
·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 第70-77页 |
·典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第70-72页 |
·典型城市碳能源强度 | 第72页 |
·典型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 第72-73页 |
·典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第73-74页 |
·典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评价 | 第74-77页 |
4 中国典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99页 |
·典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77-87页 |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77-79页 |
·典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79-87页 |
·典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选取 | 第87页 |
·典型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 | 第87-99页 |
·数据和模型形式 | 第87-88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88页 |
·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88-91页 |
·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 | 第91-99页 |
5 典型城市碳排放情景分析与干扰方案设定模拟----以青岛市为例 | 第99-105页 |
·青岛市碳排放情景分析 | 第99-101页 |
·惯性情景 | 第99-100页 |
·相对脱钩情景 | 第100页 |
·绝对脱钩情景 | 第100-101页 |
·干扰方案设定模拟 | 第101-105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102页 |
·变量设定 | 第102页 |
·方案模拟 | 第102-105页 |
6 中国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05-117页 |
·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 第105-109页 |
·国际低碳化发展相关政策 | 第105-106页 |
·中国低碳化发展相关政策 | 第106-107页 |
·应当完善中国的相关法规政策 | 第107-109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 第109-111页 |
·政府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 第109-110页 |
·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 第110页 |
·建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机制 | 第110-111页 |
·建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政策 | 第111页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 第111-113页 |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增加优质能源比重 | 第111-112页 |
·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 第112页 |
·制定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112页 |
·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 第112-113页 |
·利用市场推进减排,理顺能源价格 | 第113-114页 |
·渐进式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 | 第113页 |
·制定灵敏的能源价格机制 | 第113-114页 |
·制定配套的财政税收和补贴政策 | 第114页 |
·完善能源行业监管机制 | 第114页 |
·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创新规划理念 | 第114-117页 |
·明确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 | 第115页 |
·明确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 | 第115页 |
·建立低碳发展的保障机制 | 第115-11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附录 | 第126-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