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绷绳盘刹修井机操作空间设计与人机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11页 |
| ·无绷绳井架与液压盘式刹车性能特性 | 第7-9页 |
| ·修井机操作空间介绍 | 第9-10页 |
| ·操作空间设计与人机分析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石油特种车辆操作空间人机设计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石油特种车辆操作空间人机分析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计算机虚拟人体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修井机人机工程学设计研究 | 第16-21页 |
| ·人机工程学在修井机设计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人机工程学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 ·人体测量中的一些概念 | 第18-19页 |
| ·人体尺寸参数选择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虚拟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21-31页 |
| ·静态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21-26页 |
| ·人体尺寸参数修正 | 第21-22页 |
| ·数据库的编程 | 第22-25页 |
| ·静态人体模型的构建 | 第25-26页 |
| ·作业人员着装数据库的建立 | 第26-30页 |
| ·着装修正量的计算 | 第26-27页 |
| ·着装数据库的建立 | 第27-30页 |
| ·人体姿态库的构建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操作空间设计 | 第31-54页 |
| ·操作空间设计依据 | 第32-37页 |
| ·容体空间设计依据 | 第32-33页 |
| ·视野形态设计依据 | 第33-36页 |
| ·操纵范围设计依据 | 第36-37页 |
| ·操作空间设计 | 第37-52页 |
| ·作业区域设计 | 第37-43页 |
| ·显示装置设计 | 第43-45页 |
| ·操纵装置设计 | 第45-50页 |
| ·操作面板布置 | 第50-52页 |
| ·整车布局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操作空间人机分析 | 第54-71页 |
| ·视野域分析 | 第54-58页 |
| ·正姿直视前方视野 | 第54-55页 |
| ·低头不弯腰视野 | 第55页 |
| ·低头弯腰 10°视野 | 第55-56页 |
| ·抬头左扭头 45°视野 | 第56-57页 |
| ·仰头 45°视野 | 第57-58页 |
| ·观测井口视野 | 第58页 |
| ·操作域分析 | 第58-61页 |
| ·左手操作域 | 第59页 |
| ·右手操作域 | 第59-60页 |
| ·双手操作域 | 第60-61页 |
| ·容体空间分析 | 第61页 |
| ·作业姿态评估 | 第61-66页 |
| ·上肢评价 | 第66-67页 |
| ·生物力学单一动作分析 | 第67-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 详细摘要 | 第7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