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综述 | 第15-16页 |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0-25页 |
1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概念 | 第20页 |
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分类 | 第20-22页 |
·按支付主体分类 | 第21页 |
·按支付对象分类 | 第21页 |
·按支付内容分类 | 第21页 |
·按支付水平分类 | 第21-22页 |
·按支付时间分类 | 第22页 |
3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大数法则理论 | 第23-24页 |
·博弈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国外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现状及启示 | 第25-32页 |
1 国外医保制度及支付方式 | 第25-29页 |
·美国的医保制度及支付方式 | 第25-26页 |
·德国的医保制度及支付方式 | 第26-27页 |
·英国的医保制度及支付方式 | 第27-28页 |
·新加坡的医保制度及支付方式 | 第28-29页 |
2 国外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经验启示 | 第29-32页 |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需要切合具体情 | 第29页 |
·由后付制向预付制发展 | 第29-30页 |
·由单一支付方式向复合式付费方式转变 | 第30页 |
·由单病种付费向DRG方式转变 | 第30-31页 |
·由全部支付向部分自付制发展 | 第31页 |
·建立管理式医疗模式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无锡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案例分析 | 第32-48页 |
1 无锡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史 | 第32-34页 |
·无锡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起步阶段 | 第32-33页 |
·无锡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无锡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成熟阶段 | 第34页 |
2 无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演变 | 第34-37页 |
·门诊支付方式 | 第34-35页 |
·住院支付方式 | 第35-37页 |
3 无锡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行基金管理办法 | 第37-39页 |
·基金的管理与缴纳 | 第37页 |
·基金的使用 | 第37-39页 |
·起付线与最高支付限额 | 第39页 |
4 无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支付办法 | 第39-42页 |
·总额控制 | 第39-40页 |
·按月结算 | 第40-41页 |
·节余留成、超支负担 | 第41页 |
·绩效考核 | 第41-42页 |
·基金收支平衡 | 第42页 |
5 无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行支付方式成效分析 | 第42-45页 |
·医保基金收支与参保人数情况 | 第42-44页 |
·充分发挥了总额预付制的优势 | 第44页 |
·降低了参保者的个人负担比例 | 第44-45页 |
·探索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医疗统筹 | 第45页 |
6 无锡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总额的测算不尽科学 | 第46页 |
·出现推诿重症患者的不道德现象 | 第46页 |
·限制了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 第46页 |
·宏观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微观个案受益有限 | 第46-47页 |
·单病种费用支付方式进展较慢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无锡市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进意见 | 第48-52页 |
1 制定科学合理的总额预算额度 | 第48页 |
2 完善各项监督措施及奖惩办法 | 第48-49页 |
3 探索实施复合式支付方式 | 第49-50页 |
4 打破供方收益对服务供给量的依赖 | 第50页 |
5 设立医疗保险风险基金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文献综述 | 第5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病种收费标准 | 第68-81页 |
论文发表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