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动态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和布局的规划 | 第21-33页 |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原则 | 第21-25页 |
·选择合适的设置间距 | 第21-22页 |
·确定合适的功能类型 | 第22-23页 |
·选择合适的路段位置 | 第23-25页 |
·服务区的平面布局 | 第25-29页 |
·服务区平面布局的基本形式 | 第25-27页 |
·服务区开放式布局的利用 | 第27-29页 |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方法 | 第29-32页 |
·城市内外交通衔接 | 第29-30页 |
·进出口与收费系统相结合 | 第30页 |
·资源共享和利用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规模的确定 | 第33-47页 |
·服务区规模及确定的影响因素 | 第33-36页 |
·服务区用地规模组成 | 第33页 |
·影响服务区规模确定的因素 | 第33-35页 |
·服务区规模现状 | 第35-36页 |
·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基本概念及确定 | 第36-40页 |
·驶入率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驶入率的确定方法 | 第38-40页 |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规模的确定方法 | 第40-46页 |
·服务区规模参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服务区停车场规模的确定 | 第42-43页 |
·服务区其他设施规模的确定 | 第43-45页 |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规模的确定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的规划 | 第47-60页 |
·服务区的主要功能和设施 | 第47-48页 |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主要功能构成 | 第47页 |
·城市环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主要设施组成 | 第47-48页 |
·现有服务区功能设置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48-50页 |
·服务区设施配套不完善 | 第48-49页 |
·资源浪费严重 | 第49页 |
·服务区停车场面积过小 | 第49页 |
·服务区各功能区布置不合理 | 第49-50页 |
·停车区与公路的接口布置不合理 | 第50页 |
·服务区功能布局的原则 | 第50-51页 |
·功能完备原则 | 第50-51页 |
·分区明确原则 | 第51页 |
·合理组织原则 | 第51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1页 |
·服务区功能的拓展 | 第51-59页 |
·功能多元化 | 第51-55页 |
·地方特色化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武汉市“四环线”武湖至吴家山段服务区规划 | 第60-71页 |
·工程概况 | 第60-63页 |
·武汉市路网布局现状 | 第60-61页 |
·武汉市四环线简介 | 第61-63页 |
·武湖至吴家山段概况 | 第63页 |
·武湖至吴家山段服务区选址的确定 | 第63-66页 |
·路线及沿线环境分析 | 第63-64页 |
·服务区选址确定 | 第64-66页 |
·服务区规模的确定 | 第66-69页 |
·三里服务区驶入率的确定 | 第66页 |
·交通量和车型比的确定 | 第66-68页 |
·高峰率和周转率的确定 | 第68-69页 |
·服务区规模的确定 | 第69页 |
·服务区功能的确定 | 第69-70页 |
·打造物流型服务区 | 第69-70页 |
·发展其他服务功能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成果 | 第7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