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多参视觉融合的路面感知系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概述 | 第8-9页 |
·路面监测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0页 |
·论文工作 | 第10-11页 |
·内容与结构 | 第11-14页 |
第2章 基于视觉融合的路况图像处理 | 第14-30页 |
·概述 | 第14页 |
·图像融合技术探讨 | 第14-23页 |
·图像三级融合理论 | 第14-16页 |
·融合处理算法 | 第16-23页 |
·路况图像融合总体结构 | 第23页 |
·双目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 第23-27页 |
·图像转换 | 第24-25页 |
·空洞填补 | 第25-27页 |
·变换域融合处理 | 第27页 |
·可见光-红外融合 | 第27-28页 |
·信息决策级融合 | 第28-30页 |
第3章 路面积水积冰的自动检测 | 第30-39页 |
·概述 | 第30-31页 |
·传统路面积水积冰检测方法探讨 | 第31页 |
·侵入式测量 | 第31页 |
·非侵入式测量 | 第31页 |
·基于偏振测量的路面检测研究 | 第31-36页 |
·偏振的物理意义 | 第32-33页 |
·偏振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33页 |
·通用环境下的偏振测量研究 | 第33-36页 |
·路面偏振图像采集 | 第36-39页 |
·单相机模式 | 第36-38页 |
·多相机模式 | 第38-39页 |
第4章 路面温度自动检测 | 第39-45页 |
·概述 | 第39页 |
·常见温度测量技术探讨 | 第39-40页 |
·热电偶 | 第39页 |
·热电阻 | 第39-40页 |
·光纤测温 | 第40页 |
·热成像测温研究 | 第40-42页 |
·红外测温简介 | 第40-41页 |
·红外测温原理 | 第41-42页 |
·红外测温的优势 | 第42页 |
·测温仪校正 | 第42-45页 |
·系统校正 | 第43页 |
·测量校正 | 第43-45页 |
第5章 双目三维视觉技术 | 第45-63页 |
·概述 | 第45页 |
·三维测量技术探讨 | 第45-49页 |
·三角测量 | 第45-46页 |
·结构光扫描 | 第46-47页 |
·时差测距 | 第47-48页 |
·激光散斑测量 | 第48-49页 |
·双目3D测量技术研究 | 第49-52页 |
·目立体模型 | 第49-51页 |
·双机位置结构 | 第51页 |
·双机结构模型校正 | 第51-52页 |
·摄像机定标 | 第52-58页 |
·内参数标定 | 第52-54页 |
·外参数标定 | 第54-56页 |
·畸变校正 | 第56-58页 |
·三维视觉技术研究 | 第58-63页 |
·对极几何 | 第58-59页 |
·基础矩阵 | 第59-60页 |
·立体标定 | 第60-61页 |
·立体匹配 | 第61-63页 |
第6章 系统结构与测试 | 第63-77页 |
·概述 | 第63页 |
·系统描述 | 第63-69页 |
·硬件结构 | 第63-64页 |
·软件层次模块 | 第64-69页 |
·实验结果 | 第69-7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论文工作归纳 | 第77-78页 |
·有待的研究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