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第9页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4-15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5-16页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页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一、本文的创新第16页
  二、本文的不足第16-17页
第二章 生态效率的相关理论第17-24页
 第一节 生态效率理论的发展及与相关理论的关系第17-21页
  一、生态效率的内涵及发展第17-18页
  二、生态效率的理论渊源第18-21页
 第二节 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第21-24页
  一、比值评价法第22页
  二、指标评价法第22-23页
  三、其他评价方法第23-24页
第三章 安徽省地区生态效率的测度分析第24-42页
 第一节 安徽省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现状第24-25页
  一、安徽的自然地理概况第24页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第24页
  三、安徽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第24-25页
  四、安徽省的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5页
 第二节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第25-28页
  一、SBM模型第26页
  二、Super-SBM模型第26-28页
 第三节 测度指标与数据第28-31页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第28-29页
  二、测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第29-31页
 第四节 安徽省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和比较第31-36页
  一、安徽省各地区生态效率分析第31-33页
  二、非期望产出对安徽省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第33-36页
 第五节 安徽省区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分析第36-42页
  一、三大区域间生态效率水平的差异第36-37页
  二、三大区域内生态效率变动趋势第37-42页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2-47页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第42页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第42-47页
  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第42-43页
  二、推进技术创新,强化清洁生产第43-44页
  三、调整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第44页
  四、协调区域发展,建设生态安徽第44-45页
  五、完善生态管理,增强环保意识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M9的家庭安防系统设计
下一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有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