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1 引言 | 第13-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2 矿山环境质量问题研究 | 第15-27页 |
| ·矿山环境质量评价 | 第15-21页 |
| ·空气环境质量评价 | 第15页 |
| ·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分级与方法 | 第15-17页 |
| ·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17页 |
| ·水环境质量评价分级与方法 | 第17-19页 |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第19页 |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级与方法 | 第19-21页 |
| ·矿山环境质量预测 | 第21-23页 |
| ·灰色系统预测 | 第21页 |
| ·灰色预测的方法 | 第21页 |
| ·灰色预测的步骤 | 第21-22页 |
| ·灾变预测 | 第22-23页 |
| ·矿山环境质量评估模型设计 | 第23-27页 |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 ·评估模型设计 | 第24-27页 |
| 3 系统相关技术 | 第27-31页 |
| ·GIS发展概况 | 第27-30页 |
| ·ArcGIS介绍 | 第27-28页 |
| ·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 | 第28-30页 |
| ·反射技术 | 第30页 |
| ·委托技术 | 第30-31页 |
| 4 矿山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 | 第31-45页 |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31-35页 |
| ·服务器端 | 第31-32页 |
| ·客户端 | 第32页 |
| ·系统框架模式 | 第32-34页 |
| ·系统数据流图 | 第34-35页 |
| ·系统平台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 ·.NET平台 | 第35-36页 |
| ·GIS开发平台 | 第36页 |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6-40页 |
| ·登录模块设计 | 第37页 |
| ·地图浏览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 ·监测点管理模块设计 | 第39页 |
| ·监测分析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第40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40-45页 |
| ·数据采集表设计 | 第41-42页 |
| ·节点管理表设计 | 第42-43页 |
| ·监测类型表设计 | 第43页 |
| ·节点监测参数表设计 | 第43-44页 |
| ·用户信息表设计 | 第44-45页 |
| 5 系统的实现和运行 | 第45-69页 |
| ·系统的实现 | 第45-56页 |
| ·数据库操作类 | 第45-46页 |
| ·算法类集合 | 第46-50页 |
| ·控件类集合 | 第50-56页 |
| ·系统的运行 | 第56-69页 |
| ·系统登录 | 第56-57页 |
| ·地图浏览 | 第57-58页 |
| ·监测点管理 | 第58-59页 |
| ·数据管理 | 第59-62页 |
| ·监测分析 | 第62-68页 |
| ·信息管理 | 第68页 |
| ·其他功能 | 第68-69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