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 ·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 ·我国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 第16-17页 |
| ·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创新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1-33页 |
|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 第21-23页 |
| ·人失误主因轮 | 第21-22页 |
| ·事故轨迹交叉连锁论 | 第22页 |
| ·事故综合原因理论 | 第22-23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原则 | 第23-24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7页 |
| ·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 | 第27-31页 |
|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筛选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支持向量机和不平衡支持向量机 | 第33-43页 |
| ·统计学习理论 | 第33-35页 |
| ·经验最小化原则 | 第33页 |
| ·VC维 | 第33-34页 |
|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 | 第34-35页 |
| ·支持向量机 | 第35-39页 |
| ·线性支持向量机 | 第36-37页 |
|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 第37-38页 |
| ·常用支持向量机参数求解方法 | 第38-39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 | 第39-41页 |
| ·不平衡调节因子 | 第39-40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 | 第40-41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基于不平衡支持向量机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研究 | 第43-55页 |
| ·层次分析法进行第一轮指标筛选 | 第43-47页 |
| ·熵权法进行第二轮指标筛选 | 第47-50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训练 | 第50-51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与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 ·不平衡支持向量机在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中的优势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