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观战略下能源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价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第8-10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该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相关研究进展介绍第10-12页
  (一)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第10-11页
  (二)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进展第11-12页
 三、 本文内容框架及创新第12-15页
  (一)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3-14页
  (二) 可能的创新第14-15页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战略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第15-25页
 一、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第15-19页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第15-16页
  (二)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定义第16-17页
  (三)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第17页
  (四)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评价原则第17-19页
 二、 能源以及能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第19-23页
  (一) 能源的分类第19-20页
  (二) 能源与经济增长第20-21页
  (三) 能源与社会进步第21-22页
  (四) 能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2-23页
 三、 科学发展观战略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23-25页
第三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第25-39页
 一、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论第25-27页
  (一)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要框架模式第25-26页
  (二)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26-27页
 二、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7-30页
 三、 主要国家的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比较第30-39页
  (一) 目前各国能源战略的主要侧重点概述第30-31页
  (二) 各国能源发展战略比较第31-34页
  (三) LOGIT 回归对中国可持续战略有效性的检验第34-39页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战略下能源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价第39-59页
 一、 我国能源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况第39-44页
  (一) 能源储量总量大,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大于生产第39-41页
  (二) 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人均能源消费偏低第41-42页
  (三)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第42-43页
  (四) 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第43-44页
 二、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价第44-51页
  (一) 熵值法的原理第45-48页
  (二) 因子分析法原理第48-50页
  (三) 聚类分析原理第50-51页
 三、 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分析第51-59页
  (一) 熵值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51-55页
  (二)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55-57页
  (三) 基于因子分析评价的可持续状态聚类结果第57-59页
第五章 问题症结及政策建议第59-63页
 一、 主要问题和症结第59-60页
  (一) 传统发展观念约束下对政绩的错误评价第59页
  (二) 中国能源资源的条件先天约束第59-60页
 二、 政策展望第60-63页
  (一) 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第60-61页
  (二)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和经济安全第61-62页
  (三)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7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美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与绩效分析
下一篇:森林认证对我国木制家具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