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 第12-14页 |
·高吸油树脂的分类及合成方法 | 第12-14页 |
·高吸油树脂的应用 | 第14页 |
·高吸油树脂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改性二氧化锰复合高吸油树脂 | 第18-33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19-20页 |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 第20页 |
·疏水性二氧化锰的制备 | 第20页 |
·改性二氧化锰复合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 第20-21页 |
·性能测试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页 |
·二氧化锰的改性 | 第21-23页 |
·复合树脂的合成 | 第23-25页 |
·分散剂用量对复合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 | 第25页 |
·改性二氧化锰用量对复合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复合树脂吸附动力学 | 第26-29页 |
·复合树脂再生性测试 | 第29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高吸油树脂 | 第33-46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33-34页 |
·疏水性二氧化锰纳米线的制备 | 第34页 |
·复合树脂的合成 | 第34页 |
·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二氧化锰纳米线的改性 | 第35页 |
·复合树脂吸油倍率 | 第35-36页 |
·疏水性二氧化锰纳米线添加量对复合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复合树脂吸油动力学 | 第37-39页 |
·复合树脂的再生性 | 第39-4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生物形态氧化锰复合高吸油树脂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6-47页 |
·棉花纤维形貌氧化锰的制备 | 第47页 |
·棉花纤维形貌氧化锰的疏水改性 | 第47页 |
·复合树脂的合成 | 第47-48页 |
·性能测试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2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8-55页 |
·样品的疏水性测试 | 第55页 |
·合成 BMA/St 树脂的正交试验 | 第55-57页 |
·单体配比对树脂吸附性能影响 | 第57页 |
·交联剂用量对树脂吸附性能影响 | 第57页 |
·改性棉花模板氧化锰的量对吸油性能影响 | 第57-59页 |
·复合树脂的吸附动力学 | 第59-62页 |
·复合树脂的再生性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