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的介绍 | 第11-13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发光基质 | 第11-12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发光机理 | 第12-13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 ·水热法制备上转换纳米粒子 | 第13-14页 |
| ·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上转换纳米粒子 | 第14页 |
| ·微乳液法制备上转换纳米粒子 | 第14-15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15-16页 |
| ·配体交换法 | 第15页 |
| ·二氧化硅包覆 | 第15页 |
| ·聚合物包裹法 | 第15-16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生物成像 | 第16页 |
| ·生物分子检测 | 第16-17页 |
| ·药物运输和光动力治疗 | 第17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发光调控 | 第19-35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0-21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油酸盐前驱体的制备 | 第21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 NaYF4:Yb/Er 的制备 | 第21-22页 |
|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2页 |
| ·UCNPs 的形貌表征 | 第22页 |
| ·UCNPs 的物相表征 | 第22页 |
| ·UCNPs 的光学性能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 ·反应温度对样品的影响 | 第22-24页 |
| ·反应时间对样品的影响 | 第24-26页 |
| ·NaF 的量对样品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油酸的量对样品的影响 | 第28-30页 |
| ·掺杂不同稀土离子的多色荧光调控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上转换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35-47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6-38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36-37页 |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 NaYF4:Yb/Er 的制备 | 第38页 |
| ·多孔硅包覆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mSiO_2)的制备 | 第38页 |
| ·UCNPs@mSiO_2纳米粒子的毒性测试 | 第38-39页 |
| ·UCNPs@mSiO_2纳米粒子的细胞成像 | 第39页 |
| ·UCNPs@mSiO_2纳米粒子的载药和释药 | 第39-40页 |
|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UCNPs 的表面修饰 | 第40-42页 |
| ·UCNPs@mSiO_2纳米粒子的毒性评估和生物成像 | 第42-43页 |
| ·UCNPs@mSiO_2纳米粒子的载药、释药及药物在细胞内的研究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基于 UCNPs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 Cu2+离子检测 | 第47-60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8-49页 |
| ·试剂及材料 | 第48-49页 |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 NaYF4:Yb/Er 的制备 | 第49-50页 |
| ·罗丹明 B 酰肼(RBH)的制备 | 第50页 |
| ·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的 FRET 体系检测 Cu2+离子 | 第50-51页 |
|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51-52页 |
| ·UCNPs 的形貌表征 | 第51页 |
| ·UCNPs 的结构表征 | 第51页 |
| ·UCNPs 的光学性能 | 第51页 |
| ·罗丹明 B 的紫外吸收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 FRET 体系构建 | 第52-53页 |
| ·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 第53-54页 |
| ·UCNPs-RBH 构筑的 FRET 对 Cu2+离子的检测 | 第54-57页 |
| ·UCNPs-RBH 对 Cu2+离子的选择性检测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