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目录 | 第10-11页 |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2-23页 |
| ·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 第12-14页 |
| ·铜绿假单胞菌 | 第12页 |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第12页 |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 | 第14-18页 |
| ·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 | 第18-19页 |
| ·外膜的通透性 | 第18-19页 |
| ·外膜的稳定性 | 第19页 |
| ·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结构与其耐药性的关系 | 第19-21页 |
| ·外膜蛋白与细菌耐药的关系 | 第19页 |
| ·外膜组分类脂A的修饰与细菌耐药的关系 | 第19-21页 |
| ·抗生素的分类及对PA治疗的应用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3-24页 |
| ·培养基配制及使用 | 第24页 |
| ·抗生素及其使用 | 第24-25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 ·基本实验方法 | 第25-37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页 |
| ·铜绿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5页 |
| ·电转化 | 第25-26页 |
| ·酶切和连接反应 | 第26页 |
| ·PA001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 ·PA0011基因表达报道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 ·PA001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互补实验 | 第29-30页 |
| ·PA0011基因的过表达实验 | 第30-31页 |
| ·转座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31页 |
| ·抗生素MIC检测及耐药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31-32页 |
| ·突变体插入位点的确定 | 第32-33页 |
| ·PAO1(△0011)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 第33页 |
| ·外膜渗透性和稳定性检测 | 第33页 |
| ·果蝇感染实验 | 第33-34页 |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34-35页 |
| ·LPS提取和纯化 | 第35页 |
| ·细菌运动性检测 | 第35页 |
| ·血清敏感性检测 | 第35页 |
| ·巨噬细胞存活实验 | 第35-36页 |
| ·蛋白提取 | 第36-37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37-50页 |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 | 第37-40页 |
| ·转座突变体库的筛选结果 | 第37-38页 |
| ·耐药相关基因的确定 | 第38-40页 |
| ·不同筛选研究中基因的比较 | 第40页 |
| ·PA0011基因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 | 第40-44页 |
| ·PAO1(△0011)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性增加 | 第41-42页 |
| ·温度影响PA001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 第42-43页 |
| ·PA0011基因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外膜结构 | 第43-44页 |
| ·PA0011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关系 | 第44-50页 |
| ·PAO1(△0011)降低了对果蝇的感染 | 第44页 |
| ·PA0011对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PA0011影响细菌内毒性的活性 | 第45-46页 |
| ·PA0011不影响正常人血清和小鼠巨噬细胞的敏感性 | 第46页 |
| ·PA0011对铜绿假单胞菌毒性因子的影响 | 第46-50页 |
| 第四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 ·结果 | 第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