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病毒病论文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的研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图表目录第15-17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1页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第18-22页
     ·历史背景第18-19页
     ·分类第19页
     ·形态结构第19页
     ·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第19页
     ·病毒复制第19-20页
     ·流行病学第20-21页
     ·发病机理第21页
     ·诊断第21页
     ·防治措施第21-22页
   ·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第22-25页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第23-24页
     ·核酸疫苗第24页
     ·联合免疫第24-25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25-29页
     ·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性第25-26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第26-27页
     ·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第27-29页
   ·问题与展望第29-30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对不同日龄 SPF 鸡的致病性研究第31-44页
 摘要第31页
   ·材料和方法第31-35页
     ·病毒及实验动物第31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1-32页
     ·Real-time PCR 引物及探针合成第32页
     ·序列比对第32-33页
     ·REV 感染试验第33页
     ·病理变化第33-34页
     ·病毒载量测定第34页
     ·抗体滴度检测第34页
     ·淋巴细胞数目检测第34-35页
     ·AIV 和 NDV 疫苗的免疫及抗体反应的检测第35页
     ·统计学分析第35页
   ·结果第35-42页
     ·gp90 基因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第35-36页
     ·REV 感染对 SPF 鸡体重和器官指数的影响第36-38页
     ·REV 感染对 SPF 鸡的病理损伤第38-40页
     ·REV 感染 SPF 鸡后血液和各器官的病毒载量第40-41页
     ·REV 感染 SPF 鸡后的抗体滴度第41页
     ·REV 感染 SPF 鸡后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第41-42页
     ·REV 感染对 NDV 和 AIV 疫苗免疫效果的抑制作用第42页
   ·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gp90 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优化第44-62页
 摘要第44-45页
   ·材料和方法第45-51页
     ·毒株、质粒和菌株第45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5页
     ·引物合成第45页
     ·gp90 全长基因的扩增第45-46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6-48页
     ·电转化第48页
     ·重组酵母菌株的筛选第48页
     ·重组酵母菌株的 PCR 鉴定第48-49页
     ·gp90 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检测第49页
     ·重组表达菌株在摇瓶中的诱导表达第49-50页
     ·重组表达菌株的发酵培养及优化第50页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第50页
     ·gp90 重组蛋白表达量的检测第50页
     ·gp90 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的检测第50-51页
     ·gp90 重组蛋白安全性的检测第51页
     ·统计学分析第51页
   ·结果第51-59页
     ·gp90 和分子伴侣 PDI、Ubi4 基因的扩增第51-52页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2页
     ·重组酵母菌株的筛选第52-53页
     ·酵母宿主菌的优化第53页
     ·gp90 插入拷贝数的优化第53-54页
     ·不同启动子对 gp90 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4-56页
     ·分子伴侣对 gp90 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6页
     ·gp90 重组酵母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6-59页
     ·gp90 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第59页
   ·讨论第59-62页
第四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及安全性研究第62-77页
 摘要第62-63页
   ·材料和方法第63-66页
     ·毒株和菌株第63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3页
     ·实验动物第63页
     ·RE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第63-64页
     ·免疫程序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第64页
     ·免疫持续期试验第64页
     ·种鸡的免疫试验第64-65页
     ·REV 抗体滴度的检测第65页
     ·中和试验第65页
     ·安全性试验第65-66页
     ·统计学分析第66页
   ·结果第66-73页
     ·RE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第66页
     ·RE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最小免疫剂量第66-67页
     ·REV 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相关性第67-68页
     ·RE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持续期第68-69页
     ·RE 亚单位疫苗免疫种鸡后的抗体反应第69-70页
     ·RE 亚单位疫苗免疫种鸡后的卵黄抗体第70页
     ·RE 亚单位疫苗免疫种鸡后的子代雏鸡母源抗体第70-71页
     ·母源抗体对子代雏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第71-73页
     ·RE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第73页
   ·讨论第73-77页
第五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DNA 疫苗的构建及与亚单位疫苗的联合免疫第77-88页
 摘要第77-78页
   ·材料和方法第78-81页
     ·病毒株、细胞和质粒第78页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78页
     ·实验动物第78-79页
     ·DNA 疫苗的构建第79页
     ·DNA 疫苗质粒在 DF1 细胞中的表达第79页
     ·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试验第79-80页
     ·动物实验第80页
     ·疫苗免疫后体液免疫应答的检测第80页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80-81页
     ·细胞因子的检测第81页
     ·统计学分析第81页
   ·结果第81-85页
     ·DNA 疫苗质粒的体外表达检测第81-83页
     ·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第83页
     ·疫苗免疫后的细胞免疫反应第83-85页
     ·攻毒保护第85页
   ·讨论第85-88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作者简历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巴贝斯虫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的研究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体被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