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的信号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8-2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8-23页 |
二、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4-2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3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论文创新 | 第31-35页 |
一、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二、论文创新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5-76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评价与治理溢价研究 | 第35-43页 |
一、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 第36-39页 |
二、公司治理溢价研究 | 第39-43页 |
第二节 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研究 | 第43-51页 |
一、投资者异质信念形成机制研究 | 第44-46页 |
二、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的理论研究 | 第46-50页 |
三、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机制设计理论与机制有效性研究 | 第51-56页 |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演进 | 第52页 |
二、信息传递的机制有效性研究 | 第52-53页 |
三、机制的激励相容性研究 | 第53-56页 |
第四节 股价指数与公司治理股价指数实践 | 第56-73页 |
一、股价指数 | 第56-67页 |
二、公司治理股价指数实践 | 第67-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6页 |
第三章 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信号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76-98页 |
第一节 两种公司治理信号机制的界定 | 第76-79页 |
一、公司治理自发传导机制 | 第76-78页 |
二、公司治理第三方显示机制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自发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 第79-87页 |
一、参数设计 | 第80-81页 |
二、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 第81-84页 |
三、模型求解与机制有效性分析 | 第84-87页 |
第三节 公司治理第三方显示机制的有效性分析 | 第87-96页 |
一、参数设计 | 第88-90页 |
二、动态博弈模型构建 | 第90-93页 |
三、模型求解与机制有效性分析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四章 公司治理自发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 第98-128页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98-101页 |
一、公司治理与超额收益和投资风险 | 第99-100页 |
二、公司治理与异质信念 | 第100页 |
三、异质信念与超额收益和投资风险 | 第100-101页 |
四、公司治理、异质信念与超额收益和投资风险 | 第101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101-110页 |
一、变量定义 | 第101-108页 |
二、回归模型构建 | 第108-110页 |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10页 |
第三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110-126页 |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110-112页 |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2-117页 |
三、回归方法的选择 | 第117页 |
四、回归结果分析 | 第117-125页 |
五、稳健性检验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现有第三方显示机制不足的经验分析 | 第128-142页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28-131页 |
一、现有第三方显示机制分析 | 第128-130页 |
二、研究假设 | 第130-131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131-133页 |
一、变量定义与回归模型构建 | 第131-132页 |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32-133页 |
第三节 经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133-140页 |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133-135页 |
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选择 | 第135-137页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137-140页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六章 公司治理第三方显示机制设计优化 | 第142-163页 |
第一节 优化背景与原则 | 第142-145页 |
一、优化背景 | 第142-143页 |
二、优化原则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股价指数的设计优化 | 第145-153页 |
一、常规性设计优化 | 第145-147页 |
二、编制目的优化 | 第147-149页 |
三、成分股选取标准优化 | 第149-150页 |
四、指数的计算、修正与调整优化 | 第150-153页 |
第三节 设计优化方案应用举例 | 第153-161页 |
一、指数编制 | 第154-156页 |
二、指数特征值计算与成分股数量确定 | 第156-159页 |
三、现有公司治理指数与试编指数的特征值比较 | 第159-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163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8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63-165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65-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1-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181-182页 |
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