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器乐理论与演奏法论文--键盘、簧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钢琴论文

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22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14-15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范围、方法与创新第16-18页
 第四节 以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为例的缘由第18-20页
 第五节 章节描述第20-22页
第一章 概述第22-31页
 第一节 创作背景第22-25页
  一、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第22页
  二、肖邦的钢琴音乐第22-23页
  三、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23-25页
 第二节 理论背景第25-30页
  一、音乐美学中的“期待”第25-26页
  二、格式塔心理学第26-28页
  三、认知心理学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作品第31-76页
 第一节 微观:乐音组织的特点第31-52页
  一、第一乐章第31-37页
   1. 乐音的脉动第31-35页
   2. 乐思的开展第35-37页
  二、第二乐章第37-43页
   1. 乐音的脉动第37-40页
   2. 乐思的开展第40-43页
  三、第三乐章第43-47页
   1. 写实第43-44页
   2. 寄寓第44-45页
   3. 心理补偿第45-47页
  四、第四乐章第47-52页
   1. 思维的创意第47-48页
   2. 形式的继承第48-49页
   3. 张力的持续第49-50页
   4. 悲情的深化第50-52页
 第二节 中观:乐思发展的心理第52-64页
  一、音乐逻辑的统一第52-56页
   1. 音高悬念的设置第52-53页
   2. 乐音逻辑的开创第53-56页
  二、音乐意念的有机承接第56-61页
   1. 音乐的戏剧性铺展第57页
   2. 音乐气氛的渲染延续第57-59页
   3. 音乐素材的有机统一第59-61页
  三、整体结构的有序呈现第61-64页
   1. 体裁与结构的传承创新第61-62页
   2. 乐章间结构的内在关联第62-64页
 第三节 宏观:乐曲创作的构思第64-75页
  一、音乐的总体氛围第64-66页
   1. 情感基调第64-65页
   2. 各乐章主要音乐性格第65-66页
  二、G音之“谜”第66-68页
  三、情感的呈现、变化与展开第68-71页
   1. 衍展第68-69页
   2. 对比第69-71页
  四、戏剧性特质第71-75页
   1. 心理内涵第71-72页
   2. 音乐运动第72-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三章 演绎第76-154页
 第一节 对作品的心理认知第76-90页
  一、创作心境的揣摩第76-78页
  二、情绪张力的梳理第78-80页
  三、与作品的“对话”第80-90页
   1. “视界融合”第80-83页
   2. 时代特征第83页
   3. 民族特点第83-84页
   4. 个人特质第84-87页
   5. 案例第87-90页
 第二节 演绎设计的心理融入第90-146页
  一、要素处理第90-136页
   1. 旋律的氛围感第90-100页
   2. 节奏的律动感第100-108页
   3. 和声的声色感第108-113页
   4. 织体的时空感第113-122页
   5. 乐句表现的情绪提示第122-136页
  二、整合处理第136-146页
   1. 音乐情境的整体呈现第137-142页
   2. 演绎特点的整体表现第142-146页
 第三节 演绎呈现的心理运动第146-153页
  一、舞台演奏前的心理预备第146-149页
   1. 记忆的心理确认第146-147页
   2. 音乐情绪的内化第147-148页
   3. 积极心理的营造第148-149页
  二、舞台演奏中的心理调整第149-153页
   1. 理智的控制第149-150页
   2. 知觉的兴奋第150-151页
   3. 忘我的高峰体验第151-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4页
第四章 接受第154-189页
 第一节 接受心理第154-166页
  一、接受心理的多样性第154-163页
   1. 一般音乐听众的接受特点第154-159页
   2. 专业音乐听众的接受特点第159-162页
   3. 其他因素的影响第162-163页
  二、可能存在的心理定势第163-166页
   1. 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心理定势第163-164页
   2. 对钢琴诗人肖邦的心理定势第164页
   3. 对葬礼奏鸣曲的心理定势第164-165页
   4. 对葬礼奏鸣曲的欣赏定势第165-166页
 第二节 审美阶段第166-175页
  一、感知觉阶段第166-168页
  二、审美心象阶段第168-170页
  三、审美体验阶段第170-172页
  四、审美意识阶段第172-175页
 第三节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审美认知第175-188页
  一、直觉式认知第175-177页
  二、循序式认知第177-182页
  三、跳跃式认知第182-185页
  四、升华式认知第185-188页
 本章小结第188-189页
结语第189-192页
附录:上海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本科生的欣赏问卷调查第192-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202页
 中文第194-199页
 外文第199-202页
后记第202-204页
关于作者第204-205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205-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言距离与吴语互通度
下一篇:DRM范式下错误记忆的老化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