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资源环境约束下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第13-15页
  一、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研究框架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页
 第三节 相关界定与数据来源第15-16页
  一、研究区域界定第15-16页
  二、数据来源第16页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16-17页
  二、存在的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8-29页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18-22页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18-19页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19-22页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第22-26页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第22-25页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25-26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调整第26-29页
第三章 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第29-39页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方法第29-31页
  一、单指标评价法第29-30页
  二、多指标衡量方法第30-31页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31-36页
  一、经济发展导致资源环境恶化的理论第31-32页
  二、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理论第32-33页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3-34页
  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第34-36页
 第三节 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36-39页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第36-37页
  二、资源环境、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模型第37-39页
第四章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研究第39-55页
 第一节 淮河流域资源环境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第39-42页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现状第39-40页
  二、淮河流域产业结构现状第40-42页
 第二节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率测度第42-55页
  一、数据包络分析及malmquist指数法第42-45页
  二、指标选取的原则第45-46页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第46-48页
  四、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算的实证分析第48-55页
第五章 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第55-65页
 第一节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55-60页
  一、空间面板模型的运用第55-56页
  二、空间权重矩阵的设置第56-57页
  三、空间相关性分析第57-58页
  四、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第58-60页
 第二节 淮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第60-65页
  一、空间面板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二、模型的估计、检验与分析第61-65页
第六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淮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第65-73页
 第一节 资源环境约束下淮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65-70页
  一、淮河流域第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65-67页
  二、淮河流域第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67-69页
  三、淮河流域第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69-70页
 第二节 资源环境约束下淮河流域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优化调整第70-73页
  一、高梯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第70-71页
  二、中梯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第71-72页
  三、低梯度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第72-73页
第七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73-77页
 第一节 总结第73-76页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致谢第84-85页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CA-SFA复合评价模型的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对安徽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