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5页 |
·选题背景 | 第7-11页 |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动中小学会计改革进程 | 第7-9页 |
·实施部门预算制度 | 第7-8页 |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 第8页 |
·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8页 |
·实施收支两条线制度 | 第8-9页 |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 第9页 |
·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第9页 |
·中小学内部的发展推动会计改革进程 | 第9-11页 |
·学校新增业务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第10页 |
·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会计制度研究 | 第11页 |
·会计制度内容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会计制度研究 | 第12页 |
·会计制度内容研究 | 第12-13页 |
·选题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选题的切入点 | 第13页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不足 | 第14-15页 |
2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会计制度的定义 | 第15页 |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法律层次 | 第15-16页 |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3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的弊端 | 第17-25页 |
·不能体现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导向 | 第17页 |
·不能与修改的法律法规相配套 | 第17-18页 |
·会计信息不可靠、不相关 | 第18-23页 |
·会计核算缺陷 | 第18-20页 |
·会计报表的问题 | 第20-23页 |
·无法解决中小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 第23-25页 |
·如何通过现有会计制度解决社会关注的中小学成本核算的问题 | 第23-24页 |
·对于中小学食堂的财务与管理问题没有标准 | 第24-25页 |
4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 第25-37页 |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结构方面的变动 | 第25-26页 |
·总说明的主要变化 | 第26页 |
·适用范围的变化 | 第26页 |
·对中小学校基本建设以及食堂财务管理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 第26页 |
·会计科目的变化 | 第26-33页 |
·资产类会计科目 | 第29-31页 |
·体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 | 第29-30页 |
·更符和向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 | 第30-31页 |
·增加了在建工程 | 第31页 |
·完善固定资产处置科目 | 第31页 |
·负债类主要变化 | 第31-32页 |
·工资科目的调整 | 第31页 |
·应缴预算款科目的调整 | 第31-32页 |
·其他科目的调整 | 第32页 |
·净资产类的主要变化 | 第32-33页 |
·收入类别 | 第33页 |
·支出类别 | 第33页 |
·财务报表体系的修改 | 第33-35页 |
·产负债表编制基础更加科学合理 | 第34页 |
·明晰收入支出表格式 | 第34-35页 |
·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 第35页 |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变化的意义 | 第35-37页 |
·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 | 第35页 |
·充分体现国家事业单位分类导向 | 第35-36页 |
·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统一步调 | 第36-37页 |
5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仍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衔接培训工作亟待落实 | 第37页 |
·过渡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问题 | 第37-41页 |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分类没有统一标准 | 第37-38页 |
·对学费、书费等收入利用收付实现制度,难以全面反映财务状况 | 第38页 |
·会计报表的劣势 | 第38-39页 |
·会计核算仍然难以全面呈现预算执行状况 | 第39页 |
·资产计算方式孤立,难以呈现真实的资产价值 | 第39-41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建议财政部尽快出台配套的会计准则或制度并展开培训 | 第41-42页 |
·细化固定资产分类及使用年限 | 第42页 |
·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 | 第42页 |
·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有机结合 | 第42-43页 |
·引入多种计量属性,提供可靠而且相关的资产价值信息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