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一) 养成教育是涵养生命智慧的根基 | 第8页 |
(二) 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第8-9页 |
(三) 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缺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现状综述 | 第10-18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8-19页 |
(二) 历史研究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萌芽阶段 | 第20-33页 |
一、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及内容 | 第20-24页 |
(一) 先秦时期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20-22页 |
(二) 汉魏六朝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22页 |
(三) 隋唐五代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22-24页 |
二、代表人物及典籍 | 第24-31页 |
(一) 儒家学派与《孝经》 | 第24-28页 |
(二)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 第28-30页 |
(三) 《太公家教》 | 第30-31页 |
三、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阶段 | 第33-43页 |
一、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及内容 | 第33-36页 |
(一) 宋代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33-34页 |
(二) 元代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34-36页 |
二、代表人物及典籍 | 第36-41页 |
(一) 朱熹、《小学》 | 第36-38页 |
(二) 《童蒙训》、《三字经》 | 第38-41页 |
三、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高原阶段 | 第43-53页 |
一、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背景及内容 | 第43-48页 |
(一) 明代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43-45页 |
(二) 清代前期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背景 | 第45-48页 |
二、代表人物及典籍 | 第48-52页 |
(一) 王阳明 | 第48-50页 |
(二) 《弟子规》 | 第50-52页 |
三、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小学儿童养成教育的现代启示 | 第53-59页 |
一、千里之行,始于德行——重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一) 注重早期教育,放眼儿童未来 | 第54页 |
(二) 德育先于智育,重视德教课时份额 | 第54-55页 |
二、取其精华,择善从之——养成教育内容的传承 | 第55-57页 |
(一) 百善孝为先 | 第55-56页 |
(二) 态度谦逊,行事严谨 | 第56-57页 |
三、耳濡目染,水到渠成——养成教育方法的借鉴 | 第57-59页 |
(一) 明理于先、知行统一 | 第57页 |
(二) 德教内容渗透于多门学科之中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