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研究 | 第14-15页 |
·国外公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 第15-16页 |
·国内公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公民参与 | 第20-21页 |
·土地利用规划 | 第21-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契约理论 | 第22页 |
·主权在民理论 | 第22-23页 |
·市民社会理论 | 第23-24页 |
·公民参与方式 | 第24-27页 |
·制度性参与 | 第24-25页 |
·非制度性参与 | 第25-27页 |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土地利用规划属性概述 | 第27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 | 第27-29页 |
·信息交流 | 第28页 |
·民主协商 | 第28-29页 |
·共同决策 | 第29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形式选择 | 第29-34页 |
·基于质量要求和可接受性要求的维度 | 第29-32页 |
·基于政府接纳能力和公民参与能力的维度 | 第32-34页 |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利弊权衡 | 第34-37页 |
·公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利方面 | 第35-36页 |
·公民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利方面 | 第36-37页 |
第4章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实证分析 | 第37-48页 |
·赤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 第37-41页 |
·规划过程 | 第37-40页 |
·规划公民参与方式 | 第40-41页 |
·阿鲁科尔沁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 | 第41-43页 |
·规划过程 | 第41-42页 |
·规划公民参与方式 | 第42-43页 |
·阿旗天山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 | 第43-45页 |
·规划过程 | 第43-44页 |
·规划公民参与方式 | 第44-45页 |
·案例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质量要求与可接受性要求的维度 | 第45-46页 |
·基于政府接纳能力和公民参与能力的维度 | 第46页 |
·案例总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赤峰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利弊权衡 | 第48-53页 |
·赤峰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积极影响 | 第48-50页 |
·规划更趋合理、合法 | 第48-49页 |
·教育、培养参与主体 | 第49页 |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第49-50页 |
·赤峰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公民参与的潜在问题 | 第50-53页 |
·低效率、高消耗的存在 | 第50-51页 |
·诱发非理性政治参与 | 第51页 |
·无法克服“信息鸿沟” | 第51-53页 |
第6章 赤峰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实现公民有效参与的路径建议 | 第53-57页 |
·提高公民参与主体素质 | 第53-54页 |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 第53-54页 |
·增强公民参与能力 | 第54页 |
·健全公民参与制度体系 | 第54-55页 |
·规划决策公开制度 | 第54-55页 |
·规划制定反馈制度 | 第55页 |
·实现公众参与多元化选择 | 第55-57页 |
·公民参与方式多元化 | 第55-56页 |
·公民参与主体多元化 | 第56页 |
·公民参与流程多元化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