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5页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1 前言 | 第16-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硫酸盐还原菌简介 | 第16-18页 |
·硫酸源还原菌 | 第16-17页 |
·硫酸盐还原菌在重金属去除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的特点 | 第18页 |
·胞外聚合物 | 第18-23页 |
·胞外聚合物的定义和作用 | 第18-20页 |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EPS 的组成分析 | 第21-22页 |
·EPS 表征 | 第22页 |
·影响 EPS 产生的因素 | 第22-23页 |
·EPS 和重金属的交互作用 | 第23-24页 |
·EPS 与重金属的吸附机理 | 第23-24页 |
·EPS 与金属吸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EPS 在矿物分解中的作用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4-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材料和仪器 | 第27-31页 |
·SRB 菌的培养和保存 | 第27-28页 |
·SRB 菌的培养 | 第27页 |
·SRB 菌的保存 | 第27-28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28页 |
·EPS 的提取 | 第28-29页 |
·实验主要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 第29-30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3 生长因子对硫酸盐还原菌胞外聚合物产生的影响 | 第31-41页 |
·概述 | 第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页 |
·实验设计 | 第31-33页 |
·生长因子对 SRB 菌分泌 EPS 的影响 | 第31-32页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3-39页 |
·pH 对 SRB 分泌 EPS 的影响以及 EPS 对 Cu~(2+)的吸附性能 | 第33页 |
·接种 TS 对 SRB 分泌 EPS 的影响以及 EPS 对 Cu~(2+)的吸附性能 | 第33-34页 |
·不同 F/M 对 SRB 分泌 EPS 的影响以及 EPS 对 Cu~(2+)的吸附性能 | 第34-36页 |
·不同初始 COD/SO_4~(2-)对 SRB 分泌 EPS 的影响以及 EPS 对 Cu~(2+)的吸附性能 | 第36-37页 |
·硫酸根的去除 | 第37-39页 |
·FTIR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4 SRB 菌 EPS 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 第41-53页 |
·概述 | 第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SRB 菌的培养与 EPS 的提取 | 第41页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页 |
·模型 | 第42-4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3-52页 |
·EPS 的成分和含量 | 第43页 |
·接触时间和 pH 对吸附的影响 | 第43-44页 |
·Cu~(2+)和 Zn~(2+)的等温吸附模型 | 第44-45页 |
·Cu~(2+)和 Zn~(2+)的竞争吸附 | 第45-46页 |
·FTIR | 第46-47页 |
·EEM | 第47-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 胞外聚合物分解硫酸盐矿物初探 | 第53-62页 |
·概述 | 第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4页 |
·SRB 菌的培养与 EPS 的提取 | 第53页 |
·不同硫酸源对 SRB 菌分泌 EPS 的影响实验设计 | 第53-54页 |
·SRB 菌 EPS 和 SMP 对硫酸盐矿物的分解 | 第54页 |
·分析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不同硫酸源对 SRB 菌 EPS 分泌的影响 | 第54-57页 |
·EPS 与 SMP 在矿物分解中的作用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