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回顾 | 第12-17页 |
·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研究 | 第13-17页 |
第二章 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概述 | 第17-25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理论渊源 | 第17-21页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17-18页 |
·欧洲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18-19页 |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19-21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科学内涵 | 第21-25页 |
·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成就社会公正的根本条件 | 第21-22页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诠释社会公正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和阶级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 | 第22-23页 |
·把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第25-37页 |
·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25-29页 |
·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29-32页 |
·江泽民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32-35页 |
·胡锦涛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中国化理论的实践反思 | 第37-42页 |
·现有生产力水平较低是制约社会更加公正的根源 | 第37-38页 |
·健全的社会制度的缺失是现存不公正的最大制约 | 第38-40页 |
·缺乏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依据——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 | 第40-42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 第42-50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与时俱进 | 第42-43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 | 第43-44页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 | 第44-47页 |
·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