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文献研究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历史沿革分析法 | 第13页 |
·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研究法 | 第13页 |
5 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基本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 第15-36页 |
1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15-21页 |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5-19页 |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19-21页 |
2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9页 |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1-24页 |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4-29页 |
3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9-35页 |
·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9-33页 |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3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本质特征的继承和发展 | 第36-50页 |
1 科学发展观凸现科学性 | 第36-41页 |
·唯物史观具有科学性 | 第36-37页 |
·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 第37-41页 |
2 科学发展观凸现价值性 | 第41-43页 |
·唯物史观具有价值性 | 第41-42页 |
·科学发展观价值性的具体体现 | 第42-43页 |
3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 第43-44页 |
4 科学发展观凸现时代性 | 第44-47页 |
·唯物史观具有时代性 | 第45-46页 |
·科学发展观时代性的具体体现 | 第46-47页 |
5 科学发展观凸现创新性 | 第47-49页 |
·唯物史观具有创新性 | 第47-48页 |
·科学发展观创新性的具体体现 | 第48-49页 |
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在我国特定时期所形成发展范式的转变及其意义 | 第50-63页 |
1 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理论的“斗争”性 | 第50-51页 |
·唯物史观在我国发展中形成的“阶级斗争”发展范式的积极作用 | 第51页 |
·唯物史观在我国发展中形成的“阶级斗争”发展范式的消极影响 | 第51页 |
2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发展范式的形成 | 第51-56页 |
·“和谐社会”发展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第51-53页 |
·“和谐社会”发展范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 | 第53-54页 |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发展范式的内涵 | 第54-56页 |
3 从“阶级斗争”发展范式到“和谐社会”发展范式转变的意义 | 第56页 |
·对和谐中国的重要意义 | 第56-62页 |
·对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 第61-6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