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可演进的Locator/ID分离网络体系结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背景第9-11页
   ·Locator/ID 分离的基本思想第11-12页
   ·Locator/ID 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非 IP 地址作为主机 ID——MILSA第13页
     ·算法生成类 IP 地址作为主机 ID——HIP第13-14页
     ·指定 IP 地址作为主机 ID——LISP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5-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页
     ·本文创新点第15-16页
     ·本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NAT 及 IVI 技术简介第17-31页
   ·网络地址翻译技术 NAT 概述第17-23页
     ·技术背景:IPv4 地址枯竭第17-18页
     ·NAT 的工作原理第18-22页
       ·基本 NAT(basic NAT)第19-21页
       ·端口地址转换 NAT(NAPT)第21-22页
     ·NAT 的功能第22-23页
   ·无状态翻译技术 IVI 概述第23-31页
     ·技术背景:IPv4/IPv6 过渡第23-25页
     ·IVI 的翻译机制第25-29页
       ·地址翻译第25-26页
       ·报文翻译第26-29页
     ·IVI 的工作原理第29-31页
第3章 可演进的 Locator/ID 分离网络体系结构(ELISIA)第31-37页
   ·设计思想第31-32页
   ·基本模型第32-36页
     ·整体网络结构第32-33页
     ·核心路由网络结构第33-34页
     ·Locator/ID 映射第34-35页
     ·网络分层结构第35-36页
   ·基本通信流程第36-37页
第4章 ELISIA 的 ID、Locator 及映射系统设计第37-56页
   ·ID 设计第37-44页
     ·无状态 IPv4 地址复用算法第37-40页
     ·IDv4 的选取第40页
     ·IDv61 的选取第40-42页
     ·将 IDv4 翻译为 IDv61第42-44页
     ·IDv62 的选取第44页
   ·Locator 设计第44-47页
   ·Locator/ID 映射系统设计第47-56页
     ·Locator/ID 翻译设备第47页
     ·Locator/ID 翻译规则第47-49页
       ·将 ID 翻译为 Locator第48-49页
       ·将 Locator 翻译为 ID第49页
       ·Locatorv4 和 Locatorv6 之间的翻译第49页
     ·Locator/ID 映射参数的存储第49-56页
       ·Locator/ID 映射参数的本地缓存第50-52页
       ·基于 DNS 系统的 Locator/ID 映射参数查询系统第52-56页
第5章 ELISIA 的系统原型实现第56-67页
   ·数据包翻译系统第56-62页
     ·参数管理功能第57-58页
     ·报文处理功能第58-59页
     ·Locator/ID 映射功能第59-60页
     ·端口映射功能第60-62页
   ·Locator/ID 映射系统第62-67页
第6章 通信场景及过渡部署方案第67-77页
   ·基本的通信场景第67-69页
   ·对移动场景的支持第69-70页
     ·通信之前主机移动第70页
     ·通信之中主机移动第70页
   ·对多宿场景的支持第70-71页
     ·主机多宿(host multihoming)第70页
     ·区域多宿(zone multihoming)第70-71页
   ·过渡部署方案第71-77页
     ·阶段一:IPv4/IPv6 分离的互联网第71-72页
     ·阶段二:部署核心翻译器,IPv4/IPv6 网络互通第72-73页
     ·阶段三:部分引入 ELISIA 网络体系结构第73-75页
     ·阶段四:完全采用 ELISIA 网络体系结构第75页
     ·阶段五:过渡到纯 IPv6 网络第75-77页
第7章 功能测试及性能测试第77-92页
   ·实验环境配置第77-79页
   ·功能测试第79-88页
     ·验证端口限制功能第79-82页
     ·验证基本连通功能第82-84页
     ·验证 Locator/ID 映射参数查询系统功能第84-86页
     ·验证对主机移动的支持第86-88页
   ·性能测试第88-92页
     ·Locator/ID 映射对通信性能的影响第88-90页
     ·本地参数缓存时间对通信性能的影响第90-92页
第8章 结论第92-94页
   ·研究总结第92-93页
   ·下一步工作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致谢第96-9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局部核偏最小二乘法的响应面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软件定义网络分布式控制平台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