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 中法著作权法律体系比较 | 第14-22页 |
(一) 中法著作权国内法体系比较 | 第14-19页 |
1. 法国著作权的国内法体系 | 第14-16页 |
2. 我国著作权国内法体系 | 第16-19页 |
(二) 中法《著作权法》的结构比较 | 第19-21页 |
1. 法国《著作权法》的结构层次 | 第19-20页 |
2. 我国《著作权法》的结构层次 | 第20-21页 |
(三) 小结 | 第21-22页 |
二、 中法著作权客体制度比较 | 第22-29页 |
(一) 法国的著作权客体制度 | 第22-26页 |
1. 作品的界定 | 第22-23页 |
2. 受保护的作品 | 第23-26页 |
3. 受著作法保护的作品 | 第26页 |
(二) 我国的著作权客体制度 | 第26-28页 |
1. 作品的定义 | 第26页 |
2. 受保护的作品 | 第26-28页 |
(三) 小结 | 第28-29页 |
三、 中法著作权主体制度比较 | 第29-35页 |
(一) 法国的著作权主体制度 | 第29-31页 |
1. 作者 | 第29页 |
2. 享有著作权的人 | 第29-30页 |
3. 外国人 | 第30-31页 |
(二) 我国的著作权主体制度 | 第31-33页 |
1. 著作权人 | 第31页 |
2.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 | 第31-32页 |
3.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 第32页 |
4. 职务作品和单位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 第32-33页 |
(三) 小结 | 第33-35页 |
四、 中法著作权权利内容制度比较 | 第35-45页 |
(一) 法国的著作权权利内容制度 | 第35-40页 |
1. 作者的精神权 | 第35-38页 |
2. 作者的财产权 | 第38-40页 |
(二) 我国的著作权权利内容制度 | 第40-43页 |
1. 人身权 | 第40-42页 |
2. 财产权 | 第42-43页 |
(三) 小结 | 第43-45页 |
五、 中法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比较 | 第45-51页 |
(一) 法国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 | 第45-49页 |
1. 表演权和复制权保护的一般例外情况 | 第45-47页 |
2. 表演权保护的例外情况 | 第47-48页 |
3. 复制权保护的例外情况 | 第48-49页 |
(二) 我国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 | 第49-50页 |
1. 合理使用 | 第49页 |
2. 法定许可 | 第49-50页 |
(三) 小结 | 第50-51页 |
六、 中法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比较 | 第51-57页 |
(一) 法国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及侵权责任 | 第51-53页 |
1. 法国著作权法中的侵权行为 | 第51页 |
2.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 第51-53页 |
(二) 我国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及侵权责任 | 第53-55页 |
1.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侵权行为 | 第53-54页 |
2.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侵权责任 | 第54-55页 |
(三) 小结 | 第55-57页 |
七、 结论与启示 | 第57-60页 |
(一) 中法著作权法律制度比较的总体性结论 | 第57-58页 |
1. 相同的法律传统 | 第57页 |
2. 都立足本国国情结合本国特色 | 第57-58页 |
3. 国内法体系系统程度不同 | 第58页 |
(二) 中法著作权法律制度比较对我国著作权法完善的启示 | 第58-60页 |
1. 坚持和发展特色 | 第58页 |
2. 提高著作法国内体系的系统程度 | 第58页 |
3. 提高应变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