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 ·表面工程学科体系 | 第9-11页 |
| ·表面工程的功能 | 第9页 |
| ·表面工程的核心 | 第9-10页 |
| ·表面强化技术的分类 | 第10-11页 |
| ·钛及钛合金 | 第11-17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钛合金的分类 | 第12-14页 |
| ·钛合金的应用 | 第14-17页 |
| ·钛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简介 | 第17-22页 |
| ·电镀和化学镀 | 第17-18页 |
| ·热扩散法 | 第18页 |
| ·微弧氧化 | 第18-19页 |
| ·离子注入 | 第19页 |
| ·气相沉积 | 第19-20页 |
| ·激光表面合金化和激光熔覆 | 第20-21页 |
| ·表面纳米化技术 | 第21页 |
| ·加弧辉光离子渗镀与双层辉光离子渗镀技术 | 第21-22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22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实验设备、材料及实验方案的选择 | 第24-29页 |
| ·实验设备和基本操作过程 | 第24-25页 |
|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 ·设备的基本操作过程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 ·渗钼实验方案 | 第26页 |
| ·渗硫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 ·实验流程 | 第27页 |
| ·试样成分、组织结构分析及性能检测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钛合金表面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实验研究 | 第29-47页 |
| ·钛合金表面离子渗钼实验的研究 | 第29-32页 |
| ·离子渗钼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29-30页 |
| ·渗钼处理后表面成分、物相分析 | 第30-31页 |
| ·渗钼处理后截面厚度分析 | 第31页 |
| ·渗钼处理后表面硬度分析 | 第31-32页 |
| ·温度对复合处理渗硫过程的影响 | 第32-38页 |
| ·不同温度下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 ·不同温度下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 XRD 分析 | 第33-35页 |
| ·不同温度下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 EDS 分析 | 第35-37页 |
| ·不同温度下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分析 | 第37-38页 |
| ·渗剂通入量(流量)对复合处理渗硫过程的影响 | 第38-42页 |
| ·不同渗剂流量下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 ·不同渗剂流量下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能谱(EDS)分析 | 第39-41页 |
| ·不同渗剂流量下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分析 | 第41-42页 |
| ·保温时间对复合处理渗硫过程的影响 | 第42-46页 |
| ·不同保温时间下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42-43页 |
| ·不同保温时间下离子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能谱(EDS)分析 | 第43-45页 |
| ·不同保温时间下渗钼-渗硫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钛合金表面复合处理后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第47-58页 |
| ·摩擦磨损概述 | 第47-50页 |
| ·摩擦 | 第47-48页 |
| ·磨损 | 第48-49页 |
| ·摩擦磨损 | 第49-50页 |
| ·摩擦学性能的评定 | 第50页 |
| ·截面硬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 ·实验材料、设备及原理 | 第51-52页 |
| ·摩擦系数的测定 | 第52-54页 |
| ·磨损失重的测定分析 | 第54-55页 |
| ·磨痕形貌的分析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