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耻感文化界说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耻”的基本内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耻”的文化渊源 | 第15-18页 |
第三节 耻感文化的表现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耻感文化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 第20-26页 |
第一节 耻感对荣辱观教育的奠基作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耻感对荣辱观教育的内化作用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耻感促进道德“他律性”转化为“自律性”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耻感缺失导致的荣辱观养成困境——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 第26-34页 |
第一节 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荣辱观和耻感意识调查现状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荣辱观和耻感意识现状分析 | 第29-32页 |
第三节 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耻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对策 | 第34-42页 |
第一节 以培养耻感为抓手,提升荣辱观教育实效性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补充,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36-37页 |
第三节 以生活耻感实践为渠道,变革荣辱观教育模式 | 第37-38页 |
第四节 以外在约束机制为保障,建设知荣明耻的教育环境 | 第38-39页 |
第五节 以知荣明耻为教育理念,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合力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