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依据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及目的 | 第9页 |
| ·选题目的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重点难点 | 第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和谐农村的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7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的内涵 | 第16-18页 |
| ·发展的主体首先是人 | 第16页 |
| ·发展是有规律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物质财富的增加 | 第17页 |
| ·发展是社会有机体的发展 | 第17-18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涵 | 第18-21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重视整体性 | 第18-19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协调性 | 第19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持续性 | 第19-20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 | 第20页 |
|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观 | 第20-21页 |
| ·发展的途径 | 第21-23页 |
| ·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全面协调发展 | 第21页 |
| ·必须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21-22页 |
| ·必须要坚持制度的创新 | 第22页 |
| ·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作为发展的目标 | 第22页 |
| ·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 第22-23页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目标 | 第23-24页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23页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 第23-24页 |
| ·和谐农村的基本特征 | 第24-26页 |
| ·和谐农村的政治文明 | 第24-25页 |
| ·和谐农村的物质文明 | 第25页 |
| ·和谐农村的精神文明 | 第25页 |
| ·和谐农村的社会文明 | 第25-26页 |
| ·和谐农村的生态文明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27-44页 |
| ·我国农村发展取得成就 | 第27-28页 |
|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27页 |
| ·农村政治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27页 |
| ·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7-28页 |
| ·农村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8页 |
| ·农村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28页 |
| ·我国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8-43页 |
| ·农村经济发展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第28-30页 |
| ·农村政治发展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第30-33页 |
| ·农村文化发展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第33-38页 |
| ·农村社会发展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第38-39页 |
| ·农村生态发展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 第44-57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经济发展层面的对策 | 第44-46页 |
|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城乡和谐 | 第44-45页 |
| ·发展现代化农业 推进农业和谐发展 | 第45-46页 |
| ·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扶持 确保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 第46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政治发展层面的对策 | 第46-49页 |
| ·提高农村干部的执政力 培养和谐的干群关系 | 第47页 |
| ·增强整治参与意识 实现民主政治和谐发展 | 第47-48页 |
| ·健全法律法规创新制度 确保整治和谐发展 | 第48-49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文化发展层面的对策 | 第49-51页 |
|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实现文化和谐发展 | 第49-50页 |
|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 第50页 |
| ·重视和谐农村教育建设和谐法制文化 | 第50页 |
| ·加强队伍建设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第50-51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社会发展层面的对策 | 第51-54页 |
| ·科学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和谐农村建设主体回归 | 第52-53页 |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社会和谐 | 第53-54页 |
|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视野下和谐农村生态发展层面的对策 | 第54-56页 |
| ·完善农村生态保护筹资机制确保生态和谐发展 | 第54-55页 |
| ·转变农村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 | 第55页 |
| ·合理使用农村土地建设和谐农村环境 | 第55-56页 |
| ·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实现能源使用与环境和谐 | 第56页 |
|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