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沥青路面集料级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沥青路面集料级配概述 | 第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实施方案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矿料级配设计理论与方法 | 第15-26页 |
·级配设计理论 | 第15-16页 |
·最大密实曲线理论 | 第15页 |
·粒子干涉理论 | 第15-16页 |
·分形理论 | 第16页 |
·级配理论计算方法 | 第16-20页 |
·N 法 | 第16-17页 |
·K 法 | 第17-19页 |
·I 法 | 第19-20页 |
·级配设计方法 | 第20-24页 |
·贝雷法 | 第20-22页 |
·Superpave 设计方法 | 第22-24页 |
·主骨料空隙填充法(CAVF 法)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分形理论与矿料级配 | 第26-37页 |
·分形理论计算方法 | 第26-30页 |
·分形理论计算方法数据修正 | 第30-36页 |
·分形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关系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原材料与矿料级配设计 | 第37-54页 |
·原材料性能 | 第37-41页 |
·沥青 | 第37-39页 |
·粗集料 | 第39页 |
·细集料 | 第39-40页 |
·填料 | 第40-41页 |
·粗集料级配组成 | 第41-50页 |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方案 | 第42-45页 |
·粗集料级配选择 | 第45-50页 |
·细集料级配组成 | 第50-51页 |
·矿料级配设计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集料级配与沥青混合料性能 | 第54-73页 |
·集料级配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关系 | 第54-56页 |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 第54-55页 |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 第55页 |
·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 第55-56页 |
·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 第56-60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AC-20 马歇尔试验结果 | 第57-58页 |
·AC-16 马歇尔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SMA-13 马歇尔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 | 第60-64页 |
·车辙试验方法简介 | 第60页 |
·AC-20 车辙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AC-16 车辙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SMA-13 车辙试验结果 | 第62-64页 |
·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 | 第64-68页 |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试验方法 | 第64页 |
·AC-20 抗水损害试验结果 | 第64-66页 |
·AC-16 抗水损害试验结果 | 第66-67页 |
·SMA-13 抗水损害试验结果 | 第67-68页 |
·SMA-13 路用性能试验 | 第68-70页 |
·抗滑性测试 | 第68-69页 |
·高温和水损害共同作用后高温稳定性测试 | 第69-70页 |
·分形级配与沥青混合料性能关系综述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重庆地区沥青路面矿料级配设计范围 | 第73-77页 |
·矿料级配设计范围依据 | 第73-74页 |
·重庆地区沥青路面矿料级配设计推荐范围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7-79页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创新点 | 第78页 |
·建议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