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

重庆地区平缓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机理及判别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4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岩石(体)卸荷破坏研究第11页
     ·岩体卸荷与工程应用研究第11-12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与典型硬质岩斜坡第14-31页
   ·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简况第14-19页
     ·气象水文第14页
     ·地形地貌第14-15页
     ·地层岩性第15-18页
     ·地质构造第18-19页
   ·斜坡卸荷带变形破坏模式第19-20页
   ·典型硬质岩斜坡及其变形特征第20-30页
     ·望霞斜坡及其变形特征第20-23页
     ·甑子岩斜坡及其变形特征第23-26页
     ·太白岩斜坡及其变形特征第26-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平缓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机理第31-48页
   ·卸荷带发育的影响因素第31-39页
     ·斜坡坡度第31页
     ·斜坡坡高第31-32页
     ·结构面类型及特征第32-34页
     ·岩体结构类型第34-36页
     ·斜坡岩体强度第36页
     ·斜坡岩体风化特征第36-38页
     ·斜坡岩体应力特征第38-39页
   ·斜坡岩体卸荷带发育机理分析第39-41页
   ·斜坡卸荷带发育机理数值分析第41-47页
     ·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第41-42页
     ·UDEC 软件简介第42-43页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参数选择第43-44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4-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平缓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判别第48-64页
   ·卸荷带发育宽度评价指标及分类标准确定第48-53页
     ·卸荷带发育宽度评价指标第48-49页
     ·卸荷带发育宽度分类标准第49-53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3-60页
     ·层次分析法 AHP第53-55页
     ·基于简单关联度确定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第55-57页
     ·改进 AHP 法求解指标权重第57-60页
   ·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的可拓评价第60-63页
     ·可拓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待评区域卸荷宽度等级的确定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平缓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判别应用实例第64-78页
   ·工程应用实例选取第64页
   ·斜坡卸荷带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第64-67页
     ·地形地貌第64-65页
     ·地层岩性第65页
     ·地质构造第65-67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67页
   ·黄草山硬质岩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评价第67-73页
     ·评价因子及卸荷带发育宽度等级的确定第67-68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第68-70页
     ·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的可拓评价第70-73页
   ·数值模拟分析第73-77页
     ·斜坡卸荷带发育宽度判别的数值模拟方法第73-74页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择第74-75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5-77页
   ·卸荷带判别等级第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结论第78页
   ·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节理岩体变形参数尺寸效应及REV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卡尔曼滤波法的危岩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