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常规空调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板空调系统的特点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舒适性与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板系统概述 | 第21-24页 |
| ·系统的组成 | 第21页 |
| ·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新风溶液调湿机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吊顶辐射系统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 第24-34页 |
|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24页 |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4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4-25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5页 |
| ·湍流的模拟方法 | 第25-26页 |
| ·直接数值模拟 | 第25-26页 |
| ·大涡模拟 | 第26页 |
| ·雷诺时均方程法 | 第26页 |
| ·湍流基本模型 | 第26-29页 |
| ·零方程模型 | 第27页 |
| ·一方程模型 | 第27页 |
| ·两方程模型 | 第27-29页 |
| ·微分方程的离散 | 第29-30页 |
| ·空间区域的离散化 | 第29-30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 | 第30页 |
| ·代数方程组的 SIMPLE 算法 | 第30-32页 |
| ·边界条件概述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的概念 | 第32页 |
| ·边界条件的分析及处理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系统实验测试 | 第34-41页 |
|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与实验内容 | 第34-37页 |
| ·空调房间测点布置 | 第34-35页 |
| ·送风量参数的确定 | 第35页 |
| ·空气参数的测量及仪器 | 第35-37页 |
| ·空气中锂离子浓度的检测 | 第37-40页 |
| ·实验器材与试剂 | 第37页 |
| ·空气采样器及采样点布置 | 第37-38页 |
| ·空气中锂离子浓度分析 | 第38-40页 |
| ·实验步骤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空调系统的评价及数值模拟 | 第41-52页 |
| ·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 | 第41-46页 |
| ·PMV—PPD 指标 | 第41-43页 |
| ·气流分布性能指标 ADPI | 第43-44页 |
| ·不均匀系数 | 第44页 |
| ·空气龄(AGE) | 第44-45页 |
| ·空气中锂离子浓度标准 | 第45-46页 |
|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空调系统 CFD 模拟 | 第46-51页 |
| ·模拟的内容和目的 | 第46页 |
| ·建立模型 | 第46-47页 |
| ·气流组织方式 | 第47页 |
| ·房间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 ·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 ·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 ·网格的划分及生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新风溶液除湿与吊顶辐射系统模拟结果分析及比较 | 第52-73页 |
| ·双层百叶水平侧送侧回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 ·空气温度分布 | 第52-53页 |
| ·空气速度分布 | 第53-54页 |
| ·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 | 第54-56页 |
| ·平均空气龄分布 | 第56-57页 |
| ·PMV-PPD 分布 | 第57-59页 |
| ·双层百叶向上倾斜侧送侧回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空气温度分布 | 第59-60页 |
| ·空气速度分布 | 第60-61页 |
| ·平均空气龄分布 | 第61-62页 |
| ·PMV-PPD 分布 | 第62-63页 |
| ·空气中锂离子浓度模拟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 ·不同送风方式对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 ·不同送/回风量对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 ·送风口锂离子浓度控制分析 | 第66-68页 |
| ·热舒适性及空气龄的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 ·气流分布均匀性及 ADPI 指标对比 | 第68-69页 |
| ·空气龄对比 | 第69-70页 |
| ·热舒适性对比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73-7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