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钢卷的发展状况 | 第10页 |
·钢卷传输设备的发展 | 第10-11页 |
·步进梁概述 | 第11-13页 |
·步进梁装置概述 | 第11-12页 |
·步进梁的结构形式 | 第12-13页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3-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 第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势 | 第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虚拟样机性能仿真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机械系统及性能仿真分析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机械系统概念 | 第17页 |
·性能仿真技术的定义 | 第17页 |
·机械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 第17-18页 |
·机械系统性能仿真分析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公式 | 第18-24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多体系统数学建模方程 | 第20-22页 |
·机械系统性能仿真分析中有限元理论的应用 | 第22-24页 |
·本课题中涉及的相关软件 | 第24-26页 |
·SolidWorks 软件的简介 | 第24-25页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步进梁机构的研究与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27-38页 |
·步进梁的理论研究 | 第27-29页 |
·钢卷在步进梁上的放置形式 | 第27-28页 |
·此步进梁的基本要求 | 第28页 |
·步进梁的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步进梁的主要参数 | 第29-30页 |
·步进梁示意图 | 第29页 |
·步进梁的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步进梁的主要参数研究 | 第30-34页 |
·本课题步进梁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运用 SolidWorks 软件建立步进梁的虚拟模型 | 第34-35页 |
·模型的干涉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动梁系统的运动分析 | 第38-43页 |
·所用软件介绍 | 第38页 |
·动梁系统模型概述 | 第38-39页 |
·动梁系统的运动分析 | 第39-42页 |
·打开 SolidWorks Motion 插件 | 第39页 |
·仿真模型的设置 | 第39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步进梁主要部件的受力与强度分析 | 第43-66页 |
·强度理论 | 第43-46页 |
·最大拉应力理论 | 第43页 |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 第43-44页 |
·最大剪应力理论 | 第44-45页 |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 第45-46页 |
·对轨道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 第46-51页 |
·本课题轨道系统概述 | 第46页 |
·对钢轨的分析 | 第46-51页 |
·动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51-58页 |
·动梁的结构及载荷分析 | 第51-53页 |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 第53-54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54-58页 |
·静梁的稳定承载能力分析 | 第58-65页 |
·静梁的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静梁的稳定性分析 | 第60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60-63页 |
·重新施加载荷求解稳定极限载荷 | 第63-64页 |
·后处理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